上接金陵板百回本《西游记》存疑问题考析(一)
…
刺史。齐安郡治南安县,郡县治所均在衡州治所(今武汉新洲区治邾城镇),定州治所在潢川县。
南陈武帝永定元年(年),陈霸先代梁称帝立陈朝,置西江州于湓口(今江西九江市西),领5郡12县,有3郡7县在今鄂东境。陈宣帝太建五年(年),省齐昌郡并入罗州,领有齐昌县,同时撤销苞信县(今罗田县境)并入齐昌县,州县治所在今蕲春县城漕河镇。
北周又代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北周大象元年(年)伐陈,将置于黄城镇(今武汉市黄陂区治)的南司州改名黄州,州治移至西陵(今新洲区治邾城镇),改北齐罗州为蕲州,析齐昌县(今蕲春县)和永兴县(今黄梅县)即汉蕲春、寻阳二县地以侨置安陆郡永宁县土断无实土经年间陆续迁入齐昌郡境立置永宁县(今武穴市)。
隋开皇五年(年),设黄州总管府和蕲州总管府。黄州由邾县(今武汉市新洲区治)移至今黄冈市治黄州北禹王城。隋开皇九年(年)平陈,改黄州府为黄州,改蕲州府为蕲州,将永宁县并入齐昌县。隋开皇十八年(年),将齐置南安县和齐安县合并改名黄冈县,改新蔡县为黄梅县,改齐昌县复名蕲春县。隋大业三年(年),罢州置郡,改黄州为永安郡,由荆州统之,改蕲州为蕲春郡,由扬州统之,以长江北岸巴河为荆、扬二州界。
唐武德三年(年),永安郡复改为黄州,置黄州总管府。四年(年),改蕲春郡复为蕲州,置蕲州总管府,李碛(徐懋功)为蕲州刺史。其年,省蕲水入蕲春,省罗田入浠水,又改浠水为兰溪,又析蕲春复置永宁县。唐天宝元年(年),永宁县改名广济县。
明洪武九年(年),朱元璋降蕲州府为蕲州,同时撤销蕲春县地入蕲州,政归蕲州直理。洪武十一年(年)十一月,蕲州仅辖黄梅、广济2县,蕲水(今浠水县)、罗田、蕲州(含黄梅、广济)划属黄州府,自此,蕲州与黄州合二为一全属黄州境,蕲州自此实际降为副地级行政单位。至清康熙三年(年),湖广以洞庭湖为界拆分为湖南和湖北两省时,蕲州无所领,直属黄州府不辖县,原辖广济县(武穴市)、黄梅县径隶黄州府,至此彻底结束了两州郡(黄州、蕲州)并治状态。
古代黄国都城位于潢川县隆古乡的故黄国属地,至今除在大别山北麓保有潢川县地名外,在大别山南麓鄂东地区是一片黄文化符号,如黄冈市、黄州区、黄安县(红安)、黄梅县、黄陂区、黄石市等行政区,还有许多与故黄国文化符号相关联的小地名。
关于序中“或曰出八公之徒”。黄州府蕲州在江淮之间大別山南麓,是汉淮南王国地,陈元之借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招宾客八公集体著《淮南子》,指代故淮南王国地蕲州荆王府纪善吴承恩为荆王国宾客八公著《西游记》。
汉四年(公元年)七月,汉高祖刘邦定鼎天下后,将项羽时所封九江王英布(即黥布)封为淮南王,仍都六。蕲之广济,是秦汉之六。广济之境在寻阳立县之前属六县地。英布家乡在今英山县,亦属六县。扬州西境有九江,故秦设九江郡,郡治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英布以家乡六县地九江江中岛武山(今武穴市城区武山湖武山寨)为根据地聚众打家劫舍,因犯罪脸上刺黥故称黥布,发配咸阳鹂山为囚徒,秦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后,率领鹂山囚徒响应项籍、项羽反秦,项羽以秦九江郡封英布九江王国九江王,都六(今武穴市)。楚汉相争,刘邦以九江王国地又许以衡山王国地(刘邦改封吴芮衡山王为长沙王)收买英布背叛项羽,封英布为淮南王国淮南王,仍都六。江北辖江淮间安徽寿春以西武汉以东九江郡、衡山郡;江南辖安徽池州以西及江西全境庐江郡、豫章郡。此时庐江郡在丹阳郡与豫章郡之间的鄱阳,庐江水出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三天子都,庐山、庐江山水互对,庐江水入鄱阳对庐山,后庐江郡名移江北。
汉十一年(公元前年),淮南王英布因刘邦杀彭越剁成肉沫分发群臣吃,英布见刘邦派人送来彭越的肉沫恐惧,谋反获罪,在逃往岳父吴芮(吴王夫差后裔)家乡鄱阳(今地余干县)后,被小舅子长沙王吴臣(长沙王吴芮长子)诱捕杀害,英布淮南王国除。刘邦将淮南王国境缩小以长江为界江淮间,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
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年),淮南王刘长阴谋叛乱被拘,调徙严道邛邮,途中绝食死,淮南王国除。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年),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前元十六年(公元前年),又改封刘邦幼子刘长嫡长子刘安为淮南王,国境缩小。元狩元年(公元前年),淮南王刘安反,案发自杀,淮南王国除,改为九江郡。
明朝时,朱元璋裔孙荆王国地处江淮间黄州府蕲州,是西汉故淮南王国地。陈元之《西游记》序中“或曰八公之徒”,是将汉景帝时淮南王刘安所招著《淮南子》的八个才华横溢的宾客(苏非、李尚、左吴、田由(或称陈由,田自陈出)、雷被、毛被、伍被(楚人伍子胥裔孙)、晋昌),代指故淮南王国地蕲州荆王国时任国主荆恭王朱翊钜所招荆府纪善吴承恩为荆府宾客八公著《西游记》。
淮南王刘安好道,在八公陪同下炼长生不老神丹妙药,不想在炼丹时有盐卤(石膏)不慎落入正在烘制的黄豆中,遂得晶莹透滑嫩白如玉之物,豆腐从此诞生,号称八公豆腐,淮南王刘安成为中国豆腐发明人。蕲州荆王府纪善吴承恩与蕲州医药学家李时珍是同时代人,二人还同为荆王府服务,李时珍将淮南王刘安制作八公豆腐的方法还记入了其著作《本草纲目》之中。
在刘安之后余年的晋朝人干宝,他写了一部《搜神记》,其中一段故事记载刘安:“淮南王刘安好道术,设厨宰以候宾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门吏白王,王使吏自以意难之曰:吾王好长生,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以闻。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
继干宝之后的葛洪(一年)写了一本《神仙传》,其中有西汉《淮南王传奇》一文,言汉景帝时刘安招贤纳士及八公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伍被、毛被、晋昌了不得,有“公使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八公与(刘)安所踏山上石,皆陷成迹,至今人马犹存”之言,这些话便是八公之说产生之源。
关于序中“或曰出王自制”。这是陈元之布疑陣捉迷藏,以防惹火烧身。
吴承恩任官荆府纪善期间,是在明隆庆二年(年)秋至四年(年)秋七月。从陈元之序中《西游记》作者前两句话就可知是古黄国地大明朝蕲州荆王国所招荆府纪善吴承恩喻为八公之徒,其第一句话与第三句话连起来本是八卦画蛇添足,但起的作用是布疑阵保护了真正作者及其牵连的人。在明朝文字狱防言甚于防川的政治背景下,若将志怪小说《西游记》当作影射当代朝廷的政治小说被追究,就会使许多人及家庭遭牵连受打击,故多挖一些坑是狡兔三窟的明智之举。话说回来,那么当时荆王府是否真有适合创作《西游记》的候王作者呢?答案是否定的。
《西游记》是演化再创作志怪小说,最后成书的时间约在万历三年(年)前后。荆王国国主荆恭王朱翊钜卒于隆庆四年(年)二月,时年仅37岁。朱翊钜有三个小王子,其在世时要求三个小王子和荆王国所有子孙都要以樊山王朱载坅为榜样。可是嫡长子,朱常泠因犯罪已于隆庆三年(年)被皇帝朱载垕削去荆世子爵位并迁武昌安置,荆府纪善吴承恩因对其未尽到管教责任而遭隆庆帝朱载垕削职为民。荆恭王次子荆敬王朱常言(左边加氵)在其父去世后受敕命管理荆王府事,当时年龄也不大,且在万历四年(年)七月去世并无子嗣继位。吴承恩任职荆府纪善时,荆恭王三子荆康王朱常泴还只是个小顽童(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即年),故荆王国当时荆恭王朱翊钜及三个王子朱常泠(荆世子)、朱常言(荆敬王)、朱常泴(荆康王)均不存在有创作《西游记》时空等条件。
荆王国除候王国主之外,是否还有郡王能够创作《西游记》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其时,荆王府还有两个郡王与吴承恩年龄相仿,与荆府纪善吴承恩也有交集。荆恭王朱翊钜的叔祖父富顺王朱厚焜,是荆端王朱厚烇的弟弟,生于年,卒于年,他通六艺,善诗画,著有《东蕲集》,康熙年间蕲州志收录有朱厚焜《东山寺》诗二首,即使其有才,对吴承恩来说,富顺王作为一个文人,此时年龄也很大了,对创作《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可能只是一个相互探讨的配角知已而已。
荆王国还有一个支系樊山王(郡王)朱载坅,嘉靖三十六年(1年)袭封第四任樊山王。其“以文行称”,就是以文章和德行著称于世,得到荆恭王朱诩钜的表彰,被树为荆王国子孙学习的楷模,《四库全书提要》称赞朱载坅、朱翊氏(左边加金字旁)父子说,“楚藩多强横,樊山一派其最文雅也”。朱载坅,字竹平,号昇甫,自号大隐山人,是樊山恭裕王朱厚焌的庶长子,于嘉靖三十六年七月袭封樊山王,著有《大隐山人集》十七卷,《茹蜡子》、《三径词》各一卷。当时文坛领袖、后七子首脑,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的江苏太仓人王世贞(一年),以及后七子重要成员,曾任河南左参政的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人吴国伦(一年)等文人,都与蕲州荆府樊山王朱载坅交游密切。康熙蕲州志收录了王世贞给樊山王朱载坅的书信两篇,《答荆府樊山王以文章求订》七律诗一首。吴国伦给樊山王朱载坅的书信一篇,《答樊山王》七律诗一首,《樊山王东园宴聚》五言古体诗一首。王世贞评论曰:“未有拥南面之尊......而修三不朽之业如大王者也”,称赞樊山王“礼士若折,爱贤若渴,虽处朱门而等若蓬户”,“樊山王之文章,概及千载,慷慨用壮,一唱三叹,使我忘聋瞽而跃然起矣”。吴国伦称赞樊山王:“好学不倦,甘士如飴者,求之古人,亦不多见”。
樊山王朱载坅万历二十五年(年)逝世,在郡王位四十一年。其庶长子朱翊氏(左边加金字旁)(1一年),字孟尝,又字匡鼎,号震岳,又自号隐真子,万历十三年(1年)封长子,万历二十八年(年)袭封樊山王。康熙蕲州志载其小时候聪慧过人,读书一目十行,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吟诗作文,他不喜欢荣华富贵,而羡慕淮南国八公那些人一样的神仙日子,不惜降低身份,与名士们交往,名士们都愿意跟他交游。朱翊氏著有《震岳诗话》二十卷,《广宴堂集》二十四卷,《道德经说奥》二卷,后两部书被《四库全书》作为存目书予以著录。朱翊氏天启六年(年》去世,享年七十岁,在位二十七年。朱翊氏的嫡长子朱常沧,万历三十三年(年)封樊山王长子,后袭封樊山王,是为第六任樊山王。崇祯十六年(3年)正月二十六日,张献忠攻陷蕲州时,朱常沧遇害,樊山王府被烧毁,化为一片瓦砾。
《西游记》成书约在(年)左右,第四任樊山王朱载坅虽然王世贞对其评价“未有拥南面之尊,......而修三不朽之业如大王者也”,意即朱载坅未当荆王国候王,只是一个小王即郡王,故评论其写文章立言为三不朽之一如荆王府候王。其长子朱翊氏是第五代樊山王,他羡慕古淮南国八公那些人,其文章也很了不得,《四库全书》还收录了他的《广宴堂集》和《道德经说奥》作为存目书著录,但他当时年龄仅只有二十来岁,不象能写成《西游记》八公之徒或出王自制条件,唯与王世贞有交集的第四代樊山王朱载坅以其年龄和文化水准,或可存疑深考。但目前尚无其它相关信息,故《西游记》作者只能认定是荆府纪善吴承恩,而两代樊山王朱载坅和朱翊氏父子,至多可能只是参与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游历成书背景地广济匡山等地探讨人文历史地理助手而已矣。
淮安府山阳县人吴承恩在长兴县丞任上冤狱平反后,以“有荆府纪善之补”,其晚辈忘年交吴国荣在万历十七年(1年)所作之《射阳先生存稿跋》中载明已是当时历史书证。年12月,座落在淮安马甸人民公社二堡大队的吴承恩墓葬被当地农民私自挖掘后,其出土的寿藏前有“荆府纪善射阳吴公之柩”十字,年时仅剩有半截棺头板上残存前四字“荆府纪善”,现存在淮安市政府重建的吴承恩故居收藏就是物证。这充分证明吴承恩任蕲州荆府纪善确定无疑。
《明史官职志》记载王府“设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纪善所上隶长史司,纪善二人,系长史属下正八品官,掌讽导,礼法,古谊,恩义大节,教授引导亲王、王子、王孙向善。吴承恩官职为荆府纪善,正是出今天(明朝)潢(古黄国地黄州府蕲州)何候王国(朱元璋裔孙荆王国荆恭王朱翊钜)的八公之徒身份。《西游记》初板(当时为木刻板)未署名作者,是被明朝政治环境所迫害怕署名,《西游记》虽是志怪小说,在当时可谓是引伸的政治小说,若署真实作者姓名遭禁,会连累很多人及家属被迫害受苦,以至几百年来对《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争论不休,直到中华民国时期大文豪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考证认定是吴承恩,这才基本尘埃落定,且又有《西游记》研究专家蔡铁鹰先生反复考证得到进一步证实。但至今仍有许多人存疑提出其它观点,不一而足。我认为从历史之地理和地理之历史等多维视角考析陈元之《西游记》序中三句话隐藏的作者就已经指向了是荆府纪善吴承恩。
三、《西游记》封面华阳洞天主人校,乃荆王国荆康王朱常泴
华阳在哪里?华阳洞天在哪里?华阳洞天主人又是谁?将这三个问题搞清楚,就知道志怪小说《西游记》载华阳洞天主人究竟是谁了。华阳是指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江西湖口江北跨越鄂皖两省五县市的华阳河水系平方公里流域之地。秦以扬州西境有九江置九江郡,治寿春(楚都,今安徽寿县)。古九江在长江主泓道以北,即今湖北武穴、黄梅和安徽宿松、太湖、望江五县市平原低洼地带,后因地质原因长江主泓道南移,古九江演变成彭蠡泽。彭蠡泽又逐渐干枯形成众多湖泊,使长江北主泓道演化成古雷水,即成语不越雷池一步所指之地,亦是今人所指华阳河水系。
发源于武穴西部和北部之横岗山(海拔米)、匡山一尖(海拔米)和中部丘陵之铁石、大金、戴文义、荆竹等河流,注入古九江武山湖(湖中岛武山寨是九江王英布反秦发源根据地,是项羽九江王、刘邦淮南王英布都六地,是淮南王英布反刘邦谋反地,是司马迁《史记》中英布既不称九江王、亦不称淮南王而自称为“武王”地)、太白湖,汇集东流又注入黄梅县龙感湖,再汇进安徽境宿松、太湖、望江诸县之水,在望江华阳河口注入万里长江。华阳水系即古雷池水系。华阳水系湖北境广济(今武穴)、黄梅两县属大明王朝黄州府蕲州辖境。
古雷水华阳流域最西端是蕲州广济县。《西游记》第一回中“碣上有一行揩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该处后背是广济北部匡山主峰一尖米下面的一座海拔米之五峰山,山上有五锋天然水晶矿石,故称五峰山,山形象五个手指又称五指山、五行山。五峰山北边有一个大峡谷,是为鸣水河,由于水流自海拔米的匡山一尖峰吸纳众多细流后奔流直下落差大,昂头只见天,又叫通天河。五峰山后太平桥处有座西来古寺,隋唐时即供奉有老百姓为纪念做好事的神猴(石猴)。五峰山下有座道教修炼场所清水观。五峰山边有个“藏秘洞”,洞后方有一巨大石崖高约30余米,宽约近米,在每年雨季时水泄成瀑,直冲石洞门而下,犹如水帘挂珠。洞内正上方刻有“洞天福地”四个揩书大字,唐朝李勣(徐懋公赐姓李)任职蕲州刺史时曾在此洞秘密议事,故称藏秘洞。
华阳洞天在长江中下游相交之北岸广济县,广济上隶蕲州,蕲州城在明时半属广济,其镵头尖以东仍是广济地。蕲州有个荆王国,建在蕲州城中广济境域麒麟山,荆王国候王是朱元璋裔孙。明万历二十年(年)金陵世德堂唐氏《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是最早初刻百回本,无作者姓名,但印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字样,现经考证,明万历四年(年)七月,荆王国第八世七代王即荆敬王朱常言(左加氵)去世后无子继位,其弟朱常泴(一年)受明神宗朱翊钧敕命管府事,万历七年(1年)正式进封为荆王,成为荆王国国主,在万历二十五年(年)十一月去世,次年三月被明神宗万历皇帝赐谥曰康,史称荆康王,是为荆王国第八世八代王。
隆庆二年至四年(一年),吴承恩任职荆王府纪善期间,在蕲州属县采访民间故事,主要以唐朝中国禅宗祖庭广济县匡山作为背景地,演化再创作志怪小说《西游记》,成书约在明朝中叶万历三年(年)左右,其在隆庆四年(年)秋七月,因荆王国国主荆恭王朱翊钜世子朱常泠犯罪降为庶人,作为荆世子老师的荆府纪善吴承恩未尽到教育职责,被皇帝以其助纣为虐管教不严处以削职为民后,本就官贫无子(钱),且回老家淮安山阳县又家徒四壁,经济十分困难,生活艰苦,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刻板印书,写书难,出书更难。
当时,在蕲州与荆王府纪善吴承恩有交集的,曾任荆王府奉祠正的李时珍(一年),其于万历六年(年)编好《本草纲目》后也是无钱刻板出书,他在金陵滞留一年也没有哪一个出板(版)商愿意承担经济风险为其刻板印书,他还专程跑到太仓找当时明朝后七子之首文坛盟主(领袖)王世贞作序曰:“愿乞一言以托不朽”。王世贞不仅没有为他作序,还反写两首绝句戏赠李时珍,其中一首说:“华阳(指蕲州)真逸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何如但附贤郎舃,羊角横抟上九天。”意即要李时珍等十年后再来。十年后的万历十八年(年)春之上元日,王世贞才为其操刀写序,并金口加持“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至此金陵书商胡承龙才决定刻印这部《本草纲目》。万历二十一年(年)李时珍逝世,至万历二十五年(年)金陵板《本草纲目》刻印历时六年,在李时珍逝后三年才正式刋行,可见当时刻印一部书有多么艰难。
李时珍自已曾主持过朝廷太医暑,他有四个儿子,其中还有一个儿子李建元,是嘉靖四十三年举人,曾任河南光山县教谕,后又任职四川蓬溪知县,李时珍父子有这么好的条件,想印一部《本草纲目》就这么难,而吴承恩仅只当过两年的长兴县丞,约两年多时间的荆府纪善,都只是个八品官,俸禄有限,在有生之年就无能力刻板《西游记》,直到死后才在忘年交湖广沔阳人陈文烛的撮掇下,动员荆府纪善吴承恩的学生当朝荆王国国主朱常泴校勘并出面官板资助,才使《西游记》在吴承恩去世十年后得以刋行传世。
吴承恩任职荆府纪善期间(一年)本就是荆王国小王子朱常泴的老师,两人之间的年龄相当于爷爷带孙子辈。朱常泴年继位荆王,在老师吴承恩于万历十年(年)去世时,即是由荆王国国主荆康王朱常泴资助安葬的,其棺廓制式就是蕲州模样。吴承恩创作志怪小说《西游记》写的是佛教唐僧西天取经故事,而荆康王朱常泴在老师吴承恩的影响下信奉的也就是佛教。万历十九年(年),即在《西游记》刋刻即将大功告成面世的前一年,荆康王朱常泴捐资将佛教天下祖庭黄梅五祖寺绘像一新并竖碑立文,在供养佛教禅宗五祖弘忍真身的法雨塔上面,有一块“阎浮藏海”四个大字匾额,是荆康王朱常泴亲笔所书,于万历十九年九月镶嵌于塔上。朱常泴也很有才华,康熙蕲州志载荆康王“盛著贤声”,对他评价很高,说明荆康王朱常泴文化水准很不一般。
华阳在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华阳洞天在广济县,广济县隶属蕲州,且蕲州城半属广济,蕲州有个荆王国,荆王国王府建在蕲州城半属广济残头尖以东的凤凰山原蕲州卫旧址。荆王国国主(候王)在《西游记》初刻本刋行前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裔孙荆康王朱常泴,那么荆康王就是当时华阳洞天的主人。《西游记》作者是荆康王老师吴承恩,《西游记》刋刻是荆康王为完成老师吴承恩遗愿,在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淮安知府陈文烛(化名陈元之)摄掇下捐资刋刻的,并由其主持勘校的,还有荆王国支系两代樊山王(郡王)朱载坅和朱翊氏(左加金字旁)父子襄助校勘。
四、《西游记序》作者陈文烛化名陈元之
最早于明万历二十年(年)刋行的金陵板百回本《西游记》无作者姓名,仅有个华阳洞天主人校也不知姓甚名谁,上述诸多信息几百年以来都是蒙圈。既然当年最早刻板《西游记》不敢标著作者名,华阳洞天主人校也是隐指打马虎眼,让人提谜藏,那么这篇《西游记序》作者陈元之也会是采用隐身化名掩人耳目的。
陈元之序文中说:“旧有序,余读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这句话纯属假话。即使有也只会是陈元之先前所作序不满意,自已修改再重作本序。旧序在那里,是谁所作,为何不附在《西游记》初刻本中。
陈元之序文中还说:“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这是莫须有。应该是陈元之与《西游记》原著作者本就很要好,知道作者历经十来年,将各种传说故事演化创作成志怪小说《西游记》,奇之。《西游记》本借唐朝真人唐僧陈玄裝西天取经之名,陈元之在序中以唐时朝代光禄寺卿官阶,应该是明人借唐朝光禄寺卿(官名)虚拟唐光禄既购是书,未可。或可是《西游记》由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老板唐氏请陈元之作序,虚拟唐光禄购得是书,伪其书稿来源并便于刻板刋行也未可知。有说江苏明万历时人唐鹤年是为唐光禄,但与《西游记》作者间没有因果关联,他购买书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购书让金陵世德堂老板赚钱,为他人作嫁衣裳?那只有是金陵世德堂老板唐氏看中《西游记》有钱赚,才敢甘冒经营风险刋刻此书,而且应该是陈元之与《西游记》作者相熟,并向金陵世德堂老板宣传鼓动有大钱可赚,推荐其刋刻的。那么当时谁有这个条件呢?
陈元之序在历史上只是孤篇,几百年来无人考证出其它任何信息,疑其姓名不是真实的,而是某人因故假托。哪陈元之又是谁假托的呢?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姓陈一般为真,但名是为假,推论应是西周陈国国君陈胡公妫满后裔以国为氏姓陈无疑。在明朝文字狱十分严厉的情势下,连《西游记》原作者吴承恩已去世十年,在刋印时就不敢署其姓名,恐连累其亲属,那么作序者在世更是不敢署真名了,故《西游记序》作者陈元之仅是某人怕受连累化名而已。哪《西游记》中化名陈元之的序作者究竟是何人,根据当时各种情形考析推论,其《西游记》中化名陈元之的序作者当属曾官淮安知府的陈文烛不赖。
陈文烛,字玉叔,号五岳山人,湖广沔阳县人(今仙桃市),生于明嘉靖四年(年),嘉靖四十四年(年)中进士,历官淮安知府,累官南京大理寺卿。陈文烛在万历年间有文名,是明朝中后期文坛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与吴承恩是忘年交,其与吴承恩交集是隆庆四年(年)秋,因吴承恩官荆府纪善时对教育荆恭王朱翊钜三个小王子,特别是荆世子朱常泠犯罪被罚,皇帝认为其有助,纣为虐责任被削职为民回淮安山阳县老家后,在陈文烛万历二年(年)任官淮安知府及万历六年(年)第二次又赴淮安任漕储参政期间。吴承恩任长兴县丞时(一年)结识丁忧守制在家(长兴县)的明嘉靖文坛后七子主盟徐中行路过淮安知府,陈文烛设宴招待徐中行并请吴承恩前来作陪。吴承恩万历十年(年)去世后,其外甥丘度搜集吴承恩存文诗作文稿,请陈文烛先后为吴承恩写了《吴射阳先生存稿序》和《花草新编序》。明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吴承恩条下记载有《西游记》的著录及以有荆府纪善之补等。…
下接金陵板百回本《西游记》存疑问题考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