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
(二)军事整编和誓师大会
1、八一起义军临川整编
年8月1日南昌起义取得胜利后,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马上撤离南昌,转战广东。8月6日至8日,起义部队相继抵达临川。针对部队在行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前敌委员会决定作短期修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南昌起义的意义和南下目的;初步整顿了军队和军队内的中共党组织,选派优秀党员加强部队的军事、政治领导;吸收临川许瑞芳、章应昌、李干、刘景宽、李井泉等一批党团员、青年师生、工人纠察队员、农民自卫军队员多人参加起义军。部队在临川组建了第20军第3师,周逸群任师长,徐特立任党代表。下辖2个:第6团,傅维钰任团长,李奇中任副团长;教导团,侯镜如任团长。
2、黎川整编与阅兵誓师大会
建黎泰战役结束后,红一方面军开进黎川休整。年12月,根据中共临时中央“关于不等敌人大举进攻布置完成,就集中一切力量,首先粉碎抚河敌人全部,然后各个击破增援敌人”的指示,决定将闽浙赣红10军、闽西红12军和赣南红21军调归红一方面军直接指挥。
红军历史上最大的阅兵誓师典礼——李树坪全貌
红七军团组建地——李树坪航拍图
红一方面军首长为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增强第一线作战力量,年12月23日至28日,在黎川地区对所属部队进行军事整编和军政训练。通过整编,共减少3个军部(红3、4、13军。但红3、4军名义仍在。在此之前红5军军部已取消),10个师部(红3军8师,红4军12师,红7军19、20、21师,红13军37师,红15军43、44、45师,红22军65师),并缩小了团一级机关。在精简机关时,从实际情况和战争需要出发,适当加强了参谋队伍建设,健全了参谋部的组织。经过整编,初步改变了机关臃肿的状况,使基层得到较大的充实,达到“每连多至一百二十人,少八十多人”。不久,红11军(闽浙赣红10军和红31师合编)、红12军、红21军奉命编归红一方面军建制,第四次反“围剿”前,红一方面军辖红一、三、五军团和红11、12、21、22军,共7万人。
12月31日,中革军委扩大会议对军委总部和方面军各机关、人员称谓等作出决定:军事人员,从班至军团均称“员”,方面军称司令员,全国红军称总司令;政工人员,连队仍称指导员,营至方面军称政治委员,全国红军称总政治委员;军事指挥机关,全国红军称总司令部,首长称总参谋长,方面军至团称司令部,首长称参谋长;政治机关,全国红军称总政治部,方面军至师称政治部,团称政治处,首长均称主任;供给和卫生机关,全国红军称总供给部和总卫生部,方面军至师称供给部和卫生部,团称供给处卫生处,其领导称“长”。会议还对各机关的职权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了决定,对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黎川整编——李树坪
军事整编结束后,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军团和闽赣边地方红军7万余人和1万多名工农群众,在黎川县城篁竹街李树坪,举行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当年《红色中华》刊载的消息说:“我军于向北行动的胜利,赤化建黎泰五六县后,特在黎川举行阅兵宣誓典礼,常胜的红军和工农群众共十万余人,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委员阅兵,并领导宣誓;阅兵时整齐严肃,全体宣誓声,更激烈奋发,杀敌决胜的精神,洋溢眉宇”。红军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王稼祥等检阅了部队,并与指战员共同宣誓。
当晚,军民还举行盛大的文艺晚会,给闽赣边区广大群众以极大的鼓舞,许多青壮年纷纷争当红军。12月31日,红军主力从黎川地区移师北上,投入到金溪、资溪战役之中。
3、红一方面军金溪誓师大会
金溪、资溪战役期间,年1月5日,红军取得黄狮渡战斗胜利,并占领金溪城,严重威胁着国民党抚州守军的安全。国民党军紧急调整部署:以第27师之一旅加强抚州城防,陶峙岳第8师坚守南丰,许克祥24师固守南城,监视黄狮渡;调周至柔14师、吴奇伟90师及孙连仲27师共14个团兵力集结于浒湾,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浒湾东南地区。
1月8日凌晨4时,红一、三、五军团指战员在金溪县城北门外,召开誓师大会。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红一方面军各军团长、政委参加大会。朱德在向部队阐述了当前形势和即将开展战斗的意义,讲述了毛泽东十六字作战方针。誓师大会对鼓舞红军将士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迎战国民党军产生重大影响。
4、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
红一方面军在取得第四次反“围剿”东陂战役胜利后,本应进行休整和训练,准备粉碎敌人新的“围剿”。但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更加积极地推行其“向北发展,夺取中心城市”的错误方针,要求红军连续作战,全线出击。年3月22日,即东陂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在战场尚未清理完毕,部队没来得及休整的情况下,即命令红一方面攻打乐安县城,围攻6天不克。接着佯攻永丰县城,拟在永丰县城以西及西北地区待机歼敌,红军待机两个月,未获战机。然后又欲乘宜黄守敌换防之机袭占宜黄县城,以调动敌军增援,歼敌于运动之中,红军连续3天对宜黄县城进行偷袭、强攻,未能取胜。
中共临时中央对红军在北线进攻受阻,不仅未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反而错误地认为进攻失利是由于红军主力部队集中在一个作战单位,不能从各方面配合作战造成的。根据新任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弗雷德施特恩的“建议”,命令红一方面军执行分离作战的战略方针。6月1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转发了以中共临时中央名义发出的《对今后作战计划之指示》,要求红一方面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组成中央军在中央苏区北部的抚河、赣江之间积极活动,破坏敌人的作战计划;另一部分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打击驻福建国民党军。从而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取胜,以实现革命在江西省的首先胜利。为此,红一方面军在以乐安县大湖坪为中心的湖坪、善和及永丰县的东沙等地进行整编,史称“大湖坪整编”。
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群
红一方面总司令部对整编的各军团防地作出规定:“第一军团应以东沙(永丰属)为中心,分驻滕田、小岭、王家、东沙地区……;第三军团应以大湖坪(乐安属)为中心,分驻大湖坪、葛陂、桥头、罗田、罗陂街东北地区……”;第五军团应以善和(乐安属)为中心,(主力驻善和)如善和驻地不敷分配时,可以一部进驻参陂,向流坑及梅林通增田方向。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随红五军团驻善和。
这次整编,取消军的番号,由军团直辖师,师以下部队逐级缩编,军缩编为师,师缩编为团……,按“三三制”原则,每师编3个团,每团编3个营,每营编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
整编以后,红一方面军仍由朱德兼任司令员,周恩来兼任政委。中国工农红军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和张云逸分别兼任参谋长和副参谋长,杨尚昆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任政治部副主任。辖第一、三、五军团和独立第1团。
第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委,杨林(即毕士悌)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任政治部副主任。辖3个师,第1师(由原第7、9师和第22军一部合编),罗炳辉任师长,蔡树藩任政委,辖第1、2、3团;第2师(由原第10、11师和第22军另一部分合编),徐彦刚任师长,胡阿林任政委,辖第4、5、6团;第3师(由原瑞金模范师、中央警卫团、东南战区警卫团和军团教导团合编),周昆任师长,伍修权任政委,辖第7、8、9团(该师实际未编入第一军团,而是由方面军直接指挥单独执行任务,后来编入新组建的第九军团)。
第三军团,彭德怀任军团长,滕代远任政委,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兼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师:第4师(由原第1、2、3师合编),张锡龙任师长,彭雪枫任政委,辖第10、11、12团;第5师(由原第7军和21军合编),寻淮洲任师长,乐少华任政委,辖第13、14团(该两团由第7军组成)、15团(由原第21军组成);第6师(由原兴国模范师等地方武装组成),洪超任师长,陈阿金任政委,辖第16、17、18团。
第五军团,董振堂任军团长,朱瑞任政委,陈伯钧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师:第13师(由原第38、39师和第15军合编),李青云任师长,宋任穷任政委,辖第37、38、39团;第15师(由原少共国际师编成),陈光任师长,肖华任政委,辖第43、44、45团;第34师(由原福建军区红军第19军缩编,该军于年3月由福建军区独立第11师等部编成),周子昆任师长,曾日三任政委,辖第、、团。红12军改编为独立第1团。
整编中还组建了若干新的部队,先后编入红一方面军的有:红14师(由江西地方武装组成),卢寿任师长兼政委(不久由程子华、朱良才分别接任师长和政委);红19师(由原红11军缩编组成),周建屏任师长,吕振球任政委,辖第55、56、57团;红20师(由原闽北独立师、建黎泰独立师和邵武、光泽独立团编成),李聚奎任师长,李翔梧任政委,辖第58、59、60团;红21师(由闽赣地方武装组成),周昆任师长,黄甦任政委,辖第61、62、63团;红22师(由原红23军缩编组成,该军于年3月由江西地方武装编成),龚楚任师长(后由程子华和方强分别任师长和政委),辖64、65、66团;红23师(由原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改编,该师于年8月由兴国、博生、胜利等县工人武装组成),孙超群任师长,李干辉任政委,辖第67、68、69团。这些新组建的部队,后来先后组建成为红七军团、红九军团、红八军团。此外,红军总部直属部队组成红24师。通过大量编入地方武装,这个时期,红军数量达到近10万人。
通过大湖坪整编,减少了部队组织机构和指挥层次,充实了师以下部队的实力,但由于过多地编并地方武装,削弱了地方武装力量,加重了主力红军的后勤保障压力。尤为严重的是,大湖坪整编在“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把小军小师改为大师大团,将原来的小团改编为营,改变了适合山地作战的组织形式。在军事上否认敌强我弱的现实,在此后的反“围剿”战争中,不切实际地实行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所谓“正规”战;要求“全线出击”和“两个拳头打人”,反对诱敌深入,把必要的转移当作“退却逃跑主义”,要求固定的作战和绝对的集中指挥等等,导致红军节节败退,直至主力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
5、组建东方军
年6月1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转发《中央关于今后作战的指示》,认为蒋介石不可能在近期内向中央苏区北线发起进攻,因此提出红军分离作战的方针,要求以红一军团为主,组成中央军,在中央苏区的北部抚河与赣江之间活动,破坏敌人的作战计划,以红三军团主为,组成东方军,进军福建,并规定东方军的行动分三个阶段。
6月14日,周恩来致电苏区中央局,认为红军入闽作战,与第十九路军硬拼于我不利;闽西一带有坚固的防守工事,我军给养补充比较困难;不如在北线寻找战机,破坏敌人的围剿。17日,周恩来、朱德又致电苏区中央局,指出:蒋介石正在北线对其7个师实行点验改编,至少可编两个纵队向我并进,每个纵队都能与我主力决战。而东线敌人第十九路军和卢兴邦等部,对中央苏区并没有构成大的威胁,近期内他们不会轻举妄动。蒋介石、陈诚则一贯希望压迫我主力退往建宁、宁化,好与十九路军去决战。19日,再次致电苏区中央局,强调红军入闽作战是酷暑远征,且多大山,须记着去年红一军团回师漳州损失近人的教训。认为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日前绝对不应该分开,应集中在中央苏区北线。建议应以红五军团为主组建东方军,但也应尽量靠近北线以便求得运动战,并对赣东北给予直接支持。但未被采纳。
7月1日,中革军委命令以红三军团(欠第6师)和第19师组成东方军,彭德怀兼司令员,滕代远兼政委,邓萍兼参谋长,袁国平兼政治部主任。后随着战争的发展,红三军团第6师、红五军团13师、红七军团20师及21师一部陆续编入东方军序列。为配合作战,闽赣军区、福建军区的宁化、清流、归化分区所辖各独立师、团、营统归彭德怀、滕代远就近指挥。
入闽前夕,东方军主力红三军团4、5师和军团直属队共1万多人,在乐安大湖坪举行东征誓师大会。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在会上作报告,传达中共临时中央提出的“筹款百万,赤化千里”“创造百万铁的红军”,号召“把红旗插到福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誓师后,部队移至广昌头陂地区集结。7月2日,红三军团以红4师为左路,红5师为右路,直属队为中路,分别由广昌头陂、东坑、下坊地域冒雨向福建进军。
东方军入闽作战3个月,虽取得一些胜利,占领了八九个县,但“都是猴子摘包谷,取一个丢一个,一个也没有巩固起来。”中央军和东方军分离作战,使得“一个拳头置于无用,一个拳头打得很疲劳。”致使红军丧失了准备反“围剿”的时间,而国民党军则获得时间从容部署第五次“围剿”。
来源:中共抚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原标题:《重大事件之军事整编与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