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当时在北方红巾军的影响下,长江、淮河和黄河流域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较为著名的有丰、沛的李二,赵均用,州的郭子兴、孙德,南阳的布王三,荆门的孟海马等。他们都以红巾裹头,把自己的队伍称作红巾军。以贩私盐为业的张士诚,也于至正十三年率众起义,自称诚王。他和早在至正八年起兵的浙东方国珍一样,后来又投降了元朝。在众多的南方红巾军中,以徐寿辉的力量最为强大。他和刘福通领导的南北两大义军,把元朝的管辖区截切为两块,南粮不能北运,使一向依靠江南赋税维持的元朝当局陷于困境。
徐寿辉是湖北罗田县人,原以贩布为业,往来于蕲水与黄冈之间。元顺帝至正初年,加入了彭莹玉领导的组织,成为他的门徒。彭莹玉是袁州慈化的僧人,人称彭和尚,元惠宗至元四年,曾组织群众武装反抗,失败后隐居在准西一带,继续从事活动。据传,徐寿辉经商途经一座大山,弄到了些废铁,找到铁匠邹普胜的店铺,请他加工农具出卖。刚一进门,邹普胜突然眼冒金花,仿佛看见一条黄龙盘踞在铁砧上。等他清醒过来,举目一看,原来是徐寿辉坐在那里。他大吃一惊,相信这是真命天子降世的预兆,便对徐寿辉说:“当今朝廷腐朽,群雄逐鹿,正是匹夫用武的大好时机。我为你铸一柄利剑,纵横天下,何愁大事不成!”二人谈得投机,便酝酿起反抗举事来。那时,彭莹玉正在江淮、长江中游一带发动农民举事。徐寿辉身材魁梧,脸圆腰壮,很有些像弥勒佛的模样,大家便推举他为领袖。
至元十一年八月,徐寿辉正式宣布举事,攻占了蕲州。他领导的义军也是头裹红巾,因此被人们称为南方红巾军。徐寿辉在蕲水建立根据地,自称天子,国号天完,年号治平。以邹普胜为丞相,倪文俊为大将军。第二年正月,徐寿辉分兵两路,南路由邹普胜、倪文俊率领,攻占汉阳、武昌、安陆、江陵、沔阳、岳州等地。这时,彭莹玉也从江淮到了天完的国都蕲水。论地位,他是南方组织的领抽,邹普胜等人都是他的徒弟,论资历,他揭竿的时间比徐寿辉要早得多,势力也相当雄厚。但是,他从义军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愿意服从天完朝局的领导,担任了东路军的主帅,和大将邹普胜攻下了江州、饶州、信州、袁州、微州。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向披靡,深受群众拥护。当地贫苦农民听说红巾军战败了官军,一个个欢呼雀跃,也将红布包在头上,自制武器,成群结队投奔义军,有的则占山立寨,趁机杀死乡官土豪,洗劫家产,准备迎接义军。
这时,东征军的队伍迅速扩大。为了夺取江南重镇杭州,彭莹玉和邹普胜决定孤军深入,率部继续东下,打败了两路元军的迎击。天水桥一战,击毙了元浙江行省参政樊执敬及其部属多人,占领了杭州。彭莹玉进城后号令三军:不掳掠民财,不杀人放火,只登记归附者的名单,运走官库的金帛财物,充作军饷,因而深受百姓欢迎,“从者益众”。这时,徐寿辉的义军已经发展到了百万。半个月后,元朝政府调集各路兵马反扑。彭莹玉退出杭州,经湖州、溧水到常州、江阴等地活动,接着进攻京口,威胁集庆。当时,江南元军兵力还很雄厚,义军只好退守徽州。年底,邹普胜在休宁被俘牺牲。至正十三年十一月,彭莹玉也在端州战死。
他亲手点燃的斗争烈火并没有因此熄灭。后来,由双刀赵领导的江淮义军和天完义军合并一处,继续反元活动。至正十五年,徐寿辉又命明玉珍进攻四川。大军进抵三峡,溯江西进,乘元军不备,直捣重庆。四川行省右丞相完者都仓皇逃窜,左丞相哈麻秃被义军生擒。史载明玉珍入城时“市肆宴然”,因而“帝城降者,络绎不绝”,很快占领了四川全境。这时,徐寿辉已经控制了西起四川,东到皖浙的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使元朝在南方的控制处于发岌可危的境地。这支红巾军在以后长达12年的反抗中,给了元朝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它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