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换来真心,心与心齐,泰山定移。这是罗田县大河岸镇石缸山村村支书陈长明的座右铭。
陈长明,61岁,自年3月份起在石缸山村任副职干部,年至今,一直担任石缸山村村支书。44年来,他始终心系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以山一样的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只为百姓富,将石缸山村的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新愚公”形象深入人心。
石缸山村,位于大河岸镇东部,与英山交界,曾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全村人口不到人。基础条件不好,群众收入不高,思想认识落后。如何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让石缸山村旧貌换新颜,是陈长明多年来日思夜想的事情。
“要想富,先修路。”年,陈长明抓住机遇,争取了项目扶持,修通了全镇第一条通村水泥公路。如今,该村6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年,与英山县接壤的4.2公里边贸公路也已修通。
石缸山村海拔多米,山上气候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保留住了植物的天然与灵性,成就了其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年,陈长明与驻村工作组一起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前往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参观考察该村茶叶旅游发展项目,这一做法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
当年,村里就成立了茶叶加工厂,并提档改扩建厂房多平方米,添置了高、中、低档茶叶机械8台,购买茶苗10万多株,免费发放给以贫困户为主的全体村民发展茶叶种植。年,村里还成立了民兴茶叶合作社。
为了寻找销路,陈长明亲自上武汉,跑罗田。饿了,啃一个面包,渴了,喝一口矿泉水。最终,他以自己的诚心和诚信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市场。客户对“石缸山”茶叶鲜爽的回甘,浓厚的茶香赞不绝口。截止目前,每年茶叶产量0多斤,全年累计收入30多万元,群众人均增收多元。
年,陈长明与驻村工作组又引进了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创收15万元以上。光伏产业带动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获得分红,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务工增收。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蓝色的光芒,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对于石缸山村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来说,这些光伏板,是他们脱贫增收的“金板子”。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陈长明坚持念好“山字经”,他与工作组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栽种杉树多亩,发展板栗、茶叶、药材1多亩。“高山远山抓退耕,近山坡地经济林,稳住粮油促发展,富余劳力挣现金。”至今,陈长明自编的顺口溜,村民们都能倒背如流。
陈长明虽然担任村支书,但同时也是村里的种养殖大户,他种了6亩多田,3亩多茶叶,养了50多只山羊,还种植了一些杉树、药材等。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不计个人得失,将自家的母猪和种牛免费给贫困户家寄养,分娩猪仔和小牛归贫困户所有。在他的示范引领和帮扶下,当地6户贫困户种植了药材,发展了养殖业,不但实现脱贫,还实现稳步持续增收。
村民黄兴友,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年,陈长明千方百计筹款帮其买种羊,建羊舍,还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如今,规模由当初的几只山羊发展到现在的70多只。他家不但还完了债务还买了小车,建起了楼房。“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家也能买得起小车,做得起楼房,感谢陈书记,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黄兴友心怀感激地说。
在陈长明和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该村62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于年全部脱贫,全村人均收入达到元,村级集体存款60多万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20户36人的居住安全问题,新建公厕2座,72户农户进行了厕改,还改建了村办公室,村卫生室,美化亮化了村级广场,还添置了健身器材等。每年,村里还给村民发放福利,春发化肥,夏发白糖、蚊香,冬发鲜鱼、食盐,现在还帮村民交70%以上的医疗保险。
因此,陈长明得到了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还得到了全村人的交口赞誉。石缸山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班子,他个人多次被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十佳公仆等称号。
“让全村脱贫致富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我是党员,就要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只有乡亲们腰包鼓了、生活好了,自己才踏实安心。”陈长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