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将凌压西阴招频出,铁血杀戮一战杀

“曾统山西十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客,俣必叨叨问姓名。”南宋抗金名将曲端曾七言绝句《温泉寺》

曲端是谁?估计没有几个人听说过,如果不是被奸人害死,说不定此人能成为和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吴阶一样的传世名将。曲端,字正甫,出身官宦之家,以荫入仕。南宋初期,曲端投笔从戎,屡次击败南侵的金兵,战功赫赫,凭功官升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拜威武大将军,统率西军。

曲端是一员虎将,军事才能杰出,但是又个性,变通性不够。他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张浚不和,犯了职场大忌,被贬为团练副使。富平大战中,宋军大败。战后,朝廷追究责任,张浚联合吴阶以“谋反罪”将曲端下狱,曲端年死于狱中,时年41岁,一代抗金名将就此陨落,他的死却没有惊起一丝波澜。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类似的场景一再上演。千年之后,国难当头,一代抗日名将凌压西“横空出世”,上演了“曾统广西十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战后闲居意难平,忧国爱民无人知”的传奇人生。

智将血性

凌压西年出生于广西容县石头镇石塘村一个贫穷农户家中,年进入私塾读书,6年后私塾毕业,因为家贫辍学,被迫到地主家放牛为生。19岁时,凌压西再度进入福山小学读了2年高小,毕业后再度辍学,1年后再次进入容县县立中学学习2年,之后再次辍学。年,凌压西考入田南警备司令马晓军部模范营当学兵接受军事教育,并在桂系担任军职,历任系第七军的司务长、排长、副官、参谋,走上战场后,屡立战功,升任营长和团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凌压西升任第一七六师少将副师长兼五二六旅旅长,随军北上抗日。先后参加淞沪会战、随枣战役等著名战役,年任八十四军中将衔副军长,年以副军长调兼广西邕龙师管区司令等职务。

年5月,凌压西第一次愤然辞职,缘由是不满国民党中央兵役署的相关措施。辞职后,凌压西在南宁共和路闲居。年1月,凌压西因为友人石化龙不断邀请,再度出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其忠勤勋章和胜利勋章。国民政府委任他为中央军委参议的职务,但是不愿意参与政治斗争的凌压西没有赴任,而是携家人回柳州云头岭闲居,一住两年,日常从事灌园种菜等劳动。

年1月,凌压西被广西省政府命令任命为广西第五(百色)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12月,他再次愤然辞职,原因是不满国民政府地方机关的腐败和掣肘,优势中统特务的横行霸道。

年底,国民政府败局已定,桂绥署主任李品仙逃往香港,邀请凌压西同往。凌压西却选择留下来,准备为满目疮痍的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解放后,凌压西先后担任多种职务,一直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从事对台工作,撰写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年12月9日在南宁去世(善终,非其他原因),享年七十九岁。纵观凌压西将军的一生,他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最为显著的特点,我认为有三点:

梁捷与凌压西将军遗孀(梁捷供图)

一是智勇双全。凌压西出身贫苦,靠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孜孜求学,得以考入军官学校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其才智过人,要不也不可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学有所成。凌压西军校毕业后,既没有“溜须拍马”,又没有任何背景、人脉,他能够逐步成为国军的高级将领,靠得是战场上的“勇冠三军”,依靠战功得以成为抗日名将,实属不易。

二是忧国忧民。凌压西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抗战期间,抵御外辱,是他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年3月,他在滕家堡泗洲山上题词并刻下了"吼散倭氛"四个大字,并留下"倭奴以中国为睡狮可欺,岂知狮已醒,一吼而倭氛散,一搏而倭奴灭,倭奴倭奴,死无噍类矣"的豪言壮语。此等壮举,今人读来仍觉得热血澎湃。但是,功成名就后,他难以与腐败透顶的国民政府军政高层沆瀣一气,根本原因就是他内心深重的“忧国忧民”意识。如果他“精致利己”,那么就不会多次辞职闲居,更不会留在大陆。

三是血性十足。凌压西是一员智将,也是一员猛将。那股豪气,正如诗词“曾统山西十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所言,走上战场,恨不得将日寇一举歼灭。面对武器装备占尽优势的日军,他发出“吼散倭氛”的豪言壮语,毫无畏惧。一个血性十足的将军带着万千血性十足的将士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实乃可敬可佩!

吼散倭氛

凌压西治军极其严格,其部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战力强悍。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支军队的“个性”受其将领的影响很大,凌压西有一个绰号叫“铁板道人”,因为他有一个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就会铁了心去做,不会受任何因素左右,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我们都知道,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胜少败多,中央军对日军精锐都有畏惧心理,更别提杂牌军了,日军因为总能以少胜多,胜多败少,因此号称“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凌压西偏偏不信邪,他与日军作战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战术“板凳战术”,其战例被有些人拿来回答网上的热点问题:“战场上有哪些阴损的技巧和历史?”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凌压西的“板凳战术”应该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的“阶梯式堑壕”的启发。“阶梯式堑壕”的最大特点是朝向敌人的一侧挖出阶梯,站上去射击,背后则垫高,无阶梯,这样既可以防止堑壕丢失后被敌方利用,加高的背墙又可以遮蔽背后的光线,加强隐蔽性。

影视剧剧照

堑壕就是一种沿阵地正面构筑的包括射击、观察、掩蔽工事的壕沟,专供步兵射击、观察、隐蔽和机动,以便于机动灵活地同敌人战斗,减小敌火的杀伤。

凌压西结合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将这种堑壕加以改进。一是构筑野战工事时,凌压西命令部队将堑壕比平时作战时的战壕深挖一尺多,日寇的个头矮小,广西人的个头整体也不算太高,深挖一尺多,敌我双方的士兵站在堑壕中,既无法有效射击,更无法轻易爬出来。二是堑壕朝向敌人的一侧相对较缓,国军士兵射击时便于上下自如活动,背面较陡,并用工具夯实成滑面,极难攀爬。三是令军需处为每一位战士制作了一个一尺多高、一尺多长的小板凳,行军的时候士兵将小板凳背在背上,士兵休息的时候可以拿下来坐。四是堑壕挖成点状的漏斗状,两边拍实修整光滑,而非长长互通的壕沟。

凌压西年指挥第八十四军一八九师与日军作战时,首次将这种“板凳战术”运用到之战中,国军士兵站在板凳上在特殊的堑壕中向日军射击,日军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临近阵地时,国军士兵携带板凳撤退。日军不知是计,跳入堑壕后立刻懵逼:

“就是直立站在战壕里,也看不到战壕外面的情况,成了瓮中之鳖,只能端着枪对天放。”

掩护步兵的日军战车也陷入战壕被卡住寸步难行。国军士兵迅速返回,居高临下向堑壕中投掷手榴弹,进行密集扫射,如杀猪宰羊、砍瓜切菜一般,对日军展开铁血杀戮!之后作战,凌压西部留下的堑壕,日军从不敢贸然进入,以防“有诈”,他们宁可忍受炮火的轰炸,也不跳入“堑壕”掩蔽,毕竟被屠杀的滋味不好受,死得更是窝窝囊囊!

其实,凌将军的“板凳战术”并不算“阴损”,毕竟战争残酷,兵不厌诈。凌将军知己知彼,充分利用了日本人个头矮小的短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其也尝一尝遭受杀戮的痛苦滋味。只是日本人却骂凌将军“胜之不武,不是真正的军人,这等‘阴损招数’竟也能想得出来。”

对待日寇,本就不能有仁慈之心,更何况侵华日军根本都不是人,而是一群畜生。年5月1日,随枣会战爆发,侵华日军王牌中的王牌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部共11.3万人,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

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反击日军,双方激战至23日,日军死伤1.3万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胜利。不甘心失败的日军于年2月集结20余万人(日军第11军几乎全部参战)兵指宜昌,再战枣阳,第二次随枣会战爆发(张自忠将军在此战中牺牲),凌压西率部在石板镇一带设防,并与日军的骑兵部队血战。

步兵对战骑兵,这仗该怎么打呢?凌将军不愧是智勇双全,“鬼点子”奇多。他先是依照惯例在最前沿的阵地修筑防御工事,步兵一字铺开拒敌。日军骑兵看到这样的防御,不免心生轻蔑,命令骑兵快速冲锋,步兵自然难敌,战马靠近工事,他们返身就跑,大量溃兵成为日军骑兵的竞相屠杀的“猎物”,日军骑兵嗜杀成性,紧追不舍,不知不觉进入一片谷地。凌将军在谷地高处隐蔽处布满了重机枪,谷口使用几挺机枪封锁后一起开火,日军骑兵顿时人仰马翻,埋伏的步兵然后杀出,大开杀戒,铁血复仇。那些充当“诱饵”的国军将士以生命为代价使出的“苦肉计”让日寇始料未及,日军名骑兵精锐全部被歼灭,无一幸免!

战后,凌压西任八十四军中将衔副军长,驻军鄂北随县。后调防罗田县滕家堡(现胜利镇)休整。年3月,他在滕家堡泗洲山上,回想起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及死难的将士,不禁感慨万千,题词并刻下了"吼散倭氛"四个大字。

结语

曾统山西十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壮哉,凌将军!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伟哉,凌压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0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