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全市持续高温少雨,各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截至8月13日,旱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而根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23日前,我市仍以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为主,酷暑还将继续。
面对严峻的旱情,我市及时研究部署,迅速行动,制订抗旱方案,精准施策、协同作战。
降水量偏少,高温酷暑持续时间长
7月7日出梅以来,我市仅7月20日—21日出现一轮较强系统性降水过程,其他时段仅有局部阵雨。数据显示,全市国家站平均降水量.4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近5成。较历史同期麻城、红安、蕲春偏少2—4成,黄州、武穴、黄梅、团风、罗田、英山偏少5成以上,浠水偏少9成。
7月9日—16日、7月21日—8月12日我市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国家站极端高温达38.2—40.1℃,部分乡镇甚至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我市未雨绸缪,入汛时及时拦蓄梅雨期尾水,使得在降雨偏少的情况下,湖库蓄水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抗旱需要。截至8月13日,全市水库蓄水23.68亿方,其中大中库20.18亿方,比历史同期偏多17%,比出梅时偏少7.6%。大中库有效蓄水14.75亿方,日均耗水万方,在无有效降水情况下,可持续供水天。
截至8月13日,浠水县、英山县、红安县、罗田县、麻城市、武穴市、白莲河示范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共造成47.52万人受灾,受旱面积59.96万亩,农作物受灾45.21万亩、成灾19.8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
精准施策,分类制定蓄水保水节水措施
当前,晴热高温天气仍在继续。我市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全力抓好抗旱工作,做到科学谋划、分类施策,用好每一滴水。
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分类制定蓄水保水节水措施,对水源较充足的地方,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力争实现全抗全保,对水源不足或水利工程较薄弱的山区县市,重点采取引溪水、建小水池等措施,努力增加抗旱水源。
抢引客水。7月10日—31日,抢抓引水条件良好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开闸引江水灌溉、补湖、补渠、补港。全市累计开启沿江涵闸11座,累计引水21天,引水万方,受益农田面积万亩。
水库放水。出梅以来,全市高峰时调度座水库放水,总流量.2立方米每秒,累计灌溉水量3.3亿立方米。
泵站提水。累计调度开启唐家渡、杨凌港2座沿江重点灌溉泵站提水,流量合计7.23立方米每秒,累计抽水万立方米。
人工增水。蕲春、团风等地计划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动用火箭、高炮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算好水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活水、后库水,先地表、后地下,保重点、顾一般”的基本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出梅以来,城乡安全饮水相关部门累计发现隐患并完成整改25处,解决群众用水户人;持续开展灌溉渠道清沟扩卡工作,目前已累计疏通渠道公里,保障水源安全、水路畅通。
为督促各地落实抗旱措施,7月底8月初,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先后以多种形式开展抗旱督导检查工作,共计派出20余个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旱情发展情况。(记者熊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