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极两区三城”
优化“一区两带”布局
——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
《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于4月上旬正式公布实施。规划明确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包括十六章26个专栏及图表共余字。为了让全社会了解学习和贯彻落实好规划,本报特约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高级会员、黄冈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黄新国就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发展定位:一极两区三城
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创造性落实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经济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强化竞相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做优产业质量,做实城市功能,做强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加快构建具有黄冈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更大力度实施“对接大武汉,建设新黄冈”战略,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产业协同大基地、综合交通大枢纽、生态宜居大花园为抓手,推进全市域、全方位、深层次融入武汉城市圈,实现同城化发展,打造武汉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
“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保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奋力绘就践行“两山”理论的黄冈新画卷。
大别山革命老区中心城市。抢抓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发扬老区精神,深化区域合作,着力实施一批增强“造血”功能的工程和项目,推进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组团发展,实现市区首位度明显提升。
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黄冈临空经济区和广阔经济腹地,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联运大枢纽,建设一批综合性功能平台,广泛汇聚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创新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打造百里长江风光带、千亿产业聚集带。
中国中医药健康城。以全球化视野,打响医药双圣李时珍、《本草纲目》、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世界级品牌,“药、养、游、医、健”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大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到年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亿元,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发展目标:到年和展望年
到年:实现“六个新”目标,繁荣富裕、开放创新、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美丽幸福的黄冈初步建成。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改革开放塑造新优势,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六是市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展望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年翻一番以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形成与版图大市、人口大市、湖北门户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功能;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市场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美丽黄冈基本建成;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明黄冈、平安黄冈、清廉黄冈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黄冈、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总体布局:优化提升“一区两带”空间质效
增强黄冈都市区能级。围绕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黄冈都市区的战略目标,着力建设新城、改造老城、提升全城,把黄冈市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和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级。发挥中心城区依山傍水的优势,塑造高品质的滨江城市新形象,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魅力城市能级。深化市区人口聚集政策措施,构建宜居宜养宜学幸福城市,提升人口聚集能级。加速发展家居制造、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临空经济等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带动能级。按照西北对接武汉新城、东南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思路,加速建设江北快速通道,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构建黄团浠半小时经济和生活圈,提升辐射能级。
加快建成长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护江和绿色引擎工程,实施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循环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谋划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水、路、港、岸、产、城协同发展,打造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铁,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打造百里长江风光带、千亿产业聚集带。支持黄州区建设市域发展中心城;支持团风县建设高质量临港经济示范区;支持浠水县建设临空港经济合作先导区;支持蕲春县建设中国健康产业示范县;支持武穴市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黄梅县建设鄂东改革开放“桥头堡”;支持龙感湖管理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加快建设大别山生态旅游经济带。发挥大别山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大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文化旅游康养资源整合和产业链配套,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围绕特色资源,按照“特而强”方向,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有品牌、有品质、有品位的特色小镇。支持红安县建设全国一流红色教育和旅游目的地;支持麻城市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罗田县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支持英山县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白莲河示范区建设康养旅游新名片。
重点任务:突出13个方面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聚力五大主攻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大健康、全域旅游、临空产业),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五是着力建设数字黄冈。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四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促进消费升级,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三是提高供给质量,四是健全流通体系。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一是优化提升全市“一区两带”总体布局,二是做实做强县域经济,三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四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市,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三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黄冈。一是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四是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五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开放高地。一是推进与武汉同城化发展,二是共促大别山振兴发展,三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四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实施新老基建双轮驱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巩固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四是完善清洁高效能源供应体系。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二是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四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五是全面推进健康黄冈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治理效能。一是加强法治黄冈建设,二是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平安黄冈。一是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二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三是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四是加强应急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记者马艳明
来源
鄂东晚报
编辑
何皎月
审核
马艳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