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罗田四时眷念的小山村

四时眷念的小山村

胡立书

题记:秋风起,秋叶就要红了。秋阳里,那高高乌桕树上片片招摇的红叶,是小山村声声的呼唤……

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西南角,群山环抱里,座落着一个清秀安闲的小山村--圣仁堂。

通向主峰的山间公路穿村而过,往上两公里许,便是天堂寨的正门入口。记得十几年前的某个秋日,与几位好友初次登山,车从天堂湖尾溯流而上,见三面环山的田野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小村庄,依山傍畈地散落在蜿蜒而过的小河旁,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里,谁不经意间在边角上洒了几点墨滴,被悠长的岁月慢慢沁成一抹浅印,淡痕素影般点染在大别山的千山万壑之中。年复一年,往来的过客们却谁也不曾留意。

第二次路过圣仁堂,大约是去山上开会。彼时旅游开发已如火如荼,小村邻近景区,有近水楼台之利,也悄然间兴起了众多的农家乐旅店。那灰砖青瓦的老屋,逐渐翻新成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楼,或是徽式仿古民居,坐北朝南,依山而立,与这青峰秀水倒也和谐般配,更让我有了走近与探询的欲念。

一年暮秋,罗田的网站论坛在圣仁堂举办第一届红叶节,我在山村小住了两日,陶醉在深浓的秋意和悠闲的心境里,乐不思归。如此这般,三番五次之后,圣仁堂渐渐成了心中的乐土,无论春秋寒暑,都令我欣然而往,四时眷念。

去圣仁堂的外地游客,多喜在晚秋时节,去追寻那金色的田畈和火红的乌桕。而我,却最喜欢在春归桃李、柳绽杏开的时候来此小憩。

前年春分时节,与几位同行在一个叫“春江宾馆”的农家乐住过一晚。山里的物候比平原上来得晚些,晨昏时还有些乍暖还寒。那日清晨,起了个大早,站在旅店楼顶,环望四野,高处的山峦还未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过来,林木萧疏,山色苍茫,而往下的山腰河畔与田野里,却有大片新绿与千花百卉,竞相舒展着七彩娇颜。油菜花已连绵开放,染黄了田野山岗;桃花灼灼,娇和烂漫;早归的燕子,在天上画着美丽的弧线;那涨水的小河边,山坡上、房前屋后,四处弥漫着山里仲春时节所特有的气息。

晌午时分,闲坐在春江宾馆门前院子里,看三五个村妇们围坐一堆,正在竹箕里捡择刚从山上采回的白花菜和荆芥,碧绿的鲜芽嫩叶,散发着青幽幽的香气。还有那油光水亮的椿苗和胖乎乎的蕨苗,泛着瓷光,一根根都透着春日的蛊惑。

宾馆小老板憨厚随和,笑容可掬,自然知道我们几位吃货的馋意,中午便将这几样野菜用正宗的烟熏腊肉和土鸡蛋作配料,在土灶上各各炒了一盘,满屋香气扑鼻,色味诱人。老板娘还做了最具本地农家特色的吊锅,厚墩墩的腌制灯笼椒,红黄相杂,与小水竹干笋、本地炸豆腐和萝卜等几样原料,辅以五花腊肉合煮,吊在火塘上,柴火融融,锅里噗噗地跳。还有山里的小河鱼、自家的各样酸菜、黄松松的锅巴饭,虽没有精雕细琢,却是那样的原汁原味,纯正天然。围在火塘四周,浅酌慢饮,样样菜都下酒下饭,滋味纯厚,满舌的味蕾跳舞,实在是美妙的农家享受。如今想来,对那些山肴野蔌的贪恋,便是对故乡的眷念,那样春光旖旎的日子,又有家园美食的地方,如何叫人不喜欢。

薄暮,独自一个人,沿着山村后面的山间公路缓步而行。小山村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安静而祥和,倦鸟归林,短暂的喧闹过后归于无边的沉寂。斜阳从山的那一边滑落,晚霞、房舍、炊烟,把山村定格在一幅柔和温暖的水粉画中。夜幕方临,几盏路灯渐次点亮,在苍茫暮霭中和群山墨影的映衬下,一幢幢乳白色的房舍静谧安然,很有西欧小镇般的风情。

月上东山,宛如江南女子柔柔的目光,凝望着这幽寂的小山村。熹微的月色里,依山而去的清溪,载着细碎的浮光,流向天堂湖畔;婆娑的树木在月影下跳舞,不知名的虫子低低唱着月光曲,四围青山,夜色流淌。清与静,是小山村本来的裳和心,此刻,披着清凉如水的月光,恍惚自己是一尾鱼,游过了千年悠远的时光。

夜深了,半躺在靠窗的床上,让迷蒙远山上的弯月能轻易看到我。春夜的月华很柔,在枕边做着山村的梦。

或许在去过天堂寨的游人心里,圣仁堂这样崇山峻谷下的小村庄,三面环山,定会凉风不度,不是夏日消暑的好去处。于我,初时也深以为然。

及至有一年仲夏,三伏天的一个周末,在几位同僚的游说下,相随去圣仁堂并留宿了一夜,方知这里虽比不上薄刀峰、天堂寨的凉爽惬意,但三面耸峙的青山恰似半环形的屏风,挡去了一半的日照时光,西南面进村的那个“豁口”时有季风吹入,更有远山近岭上的葱翠林海,日夜吐纳着新鲜空气,是以村里并不闷热,特别是早晚薄凉如水,一样是消夏的上佳之所。

那次正值山中多雨。晨晓之时,袅袅的山雾从天堂寨主峰缥缈而下,天地一派氤氲。村庄笼在深深浅浅的纱里,象个低吟浅唱的名伶,琵琶半遮,欲语还休。早听说小村后面的峡谷开发了一个旅游项目--天堂峡谷漂流,我却从未见过,便有些好奇,一个人沿着村后的溪岸向上游寻去。一路上,山林静僻,杳无人迹,约莫半小时后到了漂流的水源起点,两山峡谷中拦河修建的一座小水库。仰卧在拦河坝外的青石板上,四面群山幽寂,谷风凉爽,享山川葳蕤,看小河淌水,听百鸟和鸣,大有“芳菲歇去何须怨,夏木阴阴正可人,清溪不洗愁和老,且寄幽情山水真”之叹。

黄昏时,极目远眺,但见村之三面,峰峦叠障、嵯峨险峻,犹如泼墨国画,恣意狂放,却又恬静悠然。村后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弯弯延延流淌着,不舍昼夜。河中散落着无数的石头,或大或小,或立或卧,姿态各异。溪流或曲或绕,或急或缓,鸣琴而过。时有落叶飘落溪中,悠闲的打着圈儿,遇石稍停,倏忽而去,自由悠闲,像极小村人的生活。

去圣仁堂休闲避暑,住河边小旅馆,午睡和夜眠时能听到河水的潺湲声,那是世间最悦耳的催眠曲。当然,悦心的还有晨夕野读。早晨太阳还未爬上山巅,或黄昏时夕阳刚刚滑进天堂湖心,在小河中择一圆润的石板,脱去鞋袜,双脚浸在叮咚而下的溪水里,或坐或躺或歪,看些闲书,清风习习,心静身凉,好不叫人怡然而乐!

圣仁堂的秋色,已有太多的摄影作品见之于媒体。而其声名鹊起,得益于红叶节。

每年的红叶节,多选在阳历十月末或十一月初,霜降或立冬前后的某个周末,自然要天气晴朗、秋光明丽的日子。彼时正值暮秋,清霜未下,阳光和暖怡心,恰似阳春三月,金风细细,天淡云闲。湛蓝明净天空下,远山近树褪了夏装,收获后的田野空旷清寂,木梓树自浅黄到深红,五彩绚烂,笑傲秋风。坐在田垅上,遥望西北面的笔架山,似一位得道高人,兀立于蓝天孤云之下,端庄静寂,看四时更替、尘世变迁;而东北面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直上青霄,势与天齐--这便是圣仁堂秋日风景画中最温煦而永恒的背景。

  若漫步至村后的小河中,溪流已瘦成几绺青丝,在白沙和乌石之间缠绕而去。小河之后的山林亦秋色斑斓,枫叶流丹,银杏明黄。当此时,穹蓝水碧,暖日融心,柔风轻漾,是一年中最舒适清爽的季节,最慵懒闲适的时光。行至此,不妨坐在河中石头上,以最舒服的姿势,半倚半卧,半眯半睡,沐浴在这晚秋的暖日柔风里,神缱倦,意悠悠,恍若尘世之外。

晚秋时节来圣仁堂,亦有让人喜欢的农家美味。此时稻谷已经收割,土灶上煮的新米锅巴饭,香糯爽口。房前屋后菜地里,萝卜依旧绿意盈盈,半截身子挤出土壤,下厨时现扯几棵,做个腊肉火锅,佐点生姜红椒,滋味纯美。黄豆的叶子刚好落尽,豆荚正饱满,扯回来顺着棵儿往上剥,那青豆儿配上土辣椒或腌辣椒干炒,下酒下饭都可;若奢侈些,点上土鸡炖板栗、山上猎来的野兔、天堂湖的胖头鱼煮豆腐,共三五好友来壶小酒,不拘多少,微醉就行,实在不逊于神仙的自在逍遥。

至于圣仁堂布满田埂的百年乌桕上的红叶,我大约因司空见惯而颇有些熟视无睹。虽如此,却不并妨碍我对圣仁堂秋日的眷念,喜欢那里的安宁和煦与温情脉脉。再说,时光如水,去日苦多,一年中的晚秋晴日,又能有几回呢。

冬日的圣仁堂,悠闲、寂静。好似一只黑白皮毛的花猫,倦在大别山最妖娆俊美的群峰前裾下,安静而慵懒。此时到村里,最舒服的事莫过于烘火和晒太阳,若伴上喝酒、打牌、读书等或闹或静的消遣,当然更为惬意。

圣仁堂的那些农家旅店,大多在主楼侧边辟一间做饭、烘火的厨房或厢房,地上挖有火塘,到了下雪下雨或朔风凛凛的日子,大家围坐在火塘边,火苗哔剥,暖意盈室,呷茶嗑瓜子,天南海北地闲聊,是清冷冬日最舒坦的消磨方式。若怕烟熏,主人家还配有不冒烟的铁壳炉子,把柴锯得短短的一般齐,丢进炉子里,上面盖着烧水壶,严丝合缝,烟从铝皮烟囱散去,热量从长长的炉管中沁出来,屋内温润如春,暖和而干净。坐在炉子边的靠椅上,翘脚看小说,悠哉游哉,漫不经心,最是有味。

遇上晴朗无风的日子,搬一把藤椅,坐在小院里或屋角边,读些唐诗宋词、人物传记、史海钩沉、军事纪实之类的闲书,沉浸在小山村冬日暖阳下的书中世界里,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冬日休闲方式了。读倦了,眼涩了,就懒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晒太阳,伸腰叉腿,似梦似醒,一直等到饭熟。

前些年有次初冬,与数位友人,到某位的亲戚家去“猫冬”。亲戚是位憨厚朴实、热忱好客的老哥,平日半耕半商,日子过得倒也小康。听说我们来,提前几天去了周边村子和大山那边的安徽,搜集了各样山珍野味和最地道的土菜。同行者带去了正宗的老米酒,足有五十余斤,白酒若干。主人夫妇从下午三点开始办饭,到六点多我们忍不住香味涌入那间不大的厨房时,看到了如今亦念念难忘的场面:火塘里炭火正旺,上面的吊锅里堆满了山里农家美味,有腊肉腊鱼腊蹄花、肉糕、鱼丸、炸豆腐、笋干南瓜片、腌辣椒等等,我敢说,这是咱鄂皖交界一带山里农家最正宗最家园的吊锅,旧时过年才有,或是平日款待亲家、女婿上门等尊贵客人的最高礼数。旁边铁炉子上另安放着一个同样大的挂锅,锅里有野兔、野鸡、野猪等野味,与豆油、红苕粉丝、皮子等一锅共煮,热气腾腾,香味绕梁,让一帮吃货脸上溢满了垂涎之色,仿佛找回了儿时过年的兴奋和渴盼。

记忆中最欢闹的这个冬日晚餐,食客们忘了名利,忘了烦恼,又无家小之拘,无喧哗之虑,便放浪形骸起来,十几人围坐在火塘、炉子上的吊锅旁,对着这本地的“满汉全席”大块朵颐。人人只恨自己肚皮太小,腹渐饱而意未尽;又愁手臂太短,两锅之间不能兼顾。五十斤的老米酒竟然一夜“分装”肚中,各自酩酊。真的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夜凉酒多乐未央!

日月须臾,流光易逝,从第一次到圣仁堂,俯仰之间,十数年过去,圣仁堂无疑去过数十回,但每每想起四时之景的那一幕一幕,依然是,深深眷念……

作者简介:胡立书,男,罗田县卫计局干部,业余爱好写作。

照片提供:华仁、赵志国、邱亚林、王学东、田兴斌、王珂、王雅萍、沈继清等

制作:罗田文联

欢迎订阅“罗田文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