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湖北楚楚动人#
5月22日,《人民日报》第7版发布文章《赏绿水青山忆浓浓乡愁》,其中《湖北罗田骆驼坳镇燕窝湾村打造“乡愁文化”带来农民增收》作为典型案例被收录,一起来看看。
▲《人民日报》年5月22日第七版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燕儿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湖北罗田骆驼坳镇燕窝湾村
打造“乡愁文化”带来农民增收
图/美人梅燕儿谷
“去燕儿谷赏花去!”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的燕儿谷,常年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
“来我们燕儿谷徒步、赏花,再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罗田吊锅,品尝一口自家酿的酒,别提有多美了!”73岁的脱贫户王汝明笑着说。他在燕儿谷开了一家农家乐,假期来用餐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从早忙到晚,每天收入上千元。
燕儿谷景区负责人徐志新前来走访,王汝明高兴地给他念了一首自己写的打油诗:“人到七十古来稀,养猪养牛又养鸡。清早忙到黑里去,晚上有酒笑眯眯。”
燕窝湾村地处大别山南麓,自然环境“两山夹一沟,十种九难收”。10年前,全村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户,村集体负债近百万元,人均收入不足元,是县里出了名的重点贫困村。
年,在外当律师的本村人徐志新毅然决定回乡担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当时对村里的未来发展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应该发展见效快的化工产业,一种认为应该发展见效可能比较慢的乡村旅游。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徐志新认为家乡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较深,按照规划还将建设高速公路,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燕窝湾村打造成武汉等周边城市的后花园。
“现在的‘慢发展’是为了将来的‘好发展’。”徐志新说。经过努力,年,燕窝湾村联合周边的5个村,打造起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燕儿谷景区。
发展旅游,优化生态环境是基础。村里关停了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养殖场和采石场,并流转土地发展苗木产业,陆续种下了多万株树苗,先后建成了上千亩的茶梅园、玉兰园、桂花园、樱花园,燕儿谷的森林覆盖率从67%增长到90.2%。
把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年开始,燕儿谷景区陆续举办了茶梅节、花朝节,吸引了大批游客。
图/燕儿谷露营地燕儿谷同时,燕儿谷还推出农耕体验、非遗康养、户外拓展等多种乡村旅游的“新玩法”,着力打造“乡愁文化”。游客可以在景区体验打糍粑、拔萝卜、插秧、摸鱼等特色活动,还能使用原生态的农村柴火灶下厨,品尝有机糙米、茯苓天麻土鸡汤等绿色食品。
图/非遗文化体验燕儿谷燕儿谷景区还向黄冈全市招募木匠、铁匠、篾匠、画匠等“九佬十八匠”,成立了一所乡村工匠学校。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并亲身体验竹编、陶艺、打铁、木版画等非遗项目。这又成为燕儿谷旅游的新亮点。
年,燕儿谷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万元。
村里旅游“火”了,人气也旺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燕儿归巢”,共同投入景区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中。
这几年,返乡的村民还将燕儿谷的风景和特色旅游活动拍摄制作成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引流,吸引游客参与,帮助周边农民“带货”。今年元旦期间,徐志新连续开了4场直播带货,平均每场的销售收入达27万元,助力罗田板栗、罗田天麻、九资河茯苓、麻城菊花、红安苕等当地农特产品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