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不知道章家寨,就愧为英山人了

编者按

章家寨:位于湖北省英山县红山镇鸭掌树村,海拔米,为该村最高峰。是明朝末年英山县城所在地,也是英山建县的肇始因素。详见百度百科词条“章家寨”介绍。

02:17

章家寨简介

1、是英山明末县城所在地

旧县志载:崇祯八年(年)英山县衙被农民义军张献忠部下所破。十年,史可法亲临英山指示知县高在仑择地重建县衙,便有了章家寨新城。十四年(年)义军再度攻破这座县衙,高知县及守城将士与百姓全部罹难。高在伦墓是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县令赴任必拜祭的历史人物。

2、是大别山江淮七十二寨中传奇山寨之一

章家寨是历史上江淮七十二寨中最著名最悲壮的古寨。远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便是扬州郡与江夏郡的分界线,楚汉相争时相传英布在此筑寨以拒刘邦,南宋时期为岳家军抗金的前沿阵地,宋咸醇年间罗田陷落,此处再次成为抵抗蒙古铁骑的前哨。

3、是英山从罗田县划出的肇因

英山县从罗田县划出,正是源于此处抗击外侮之功,因此,是英山建县的肇始因素。详见《明史·大明英烈传》。

4、是英山民谚“现兑现”的来源

罗田县城在迁往凤山镇之前,一直在石桥铺镇四口塘村旧县畈古义州府所在地,与章家寨隔河咫尺相对,于是民间便有了“英山县,罗田县——县对县(现兑现)”歇后语。

5、是距离英山县城最近的郊游胜地

寨上自然、人文景观遗迹可寻,是人们寻幽探胜,踏青郊游的胜地。山上峰峦连绵环侍,东望乌云山茶叶公园,可俯瞰英山县城;西边远眺夕阳辉映群山,可一览西河美景。

美文欣赏《章家寨记》

作者:赵立平黄朝霞

去城北十余里乃章家寨焉。其山形奇绝,远观峻拔高耸,极顶豁然别有洞天,四面岗环峰伺,状若青莲孤妍。中有碧池,垄田阡陌,茶树满畦,屋舍俨然。

友人张麟君倦于都市喧嚣,自鹏城归而燕居其间,时人或闻此寨与英邑颇渊源,意欲大兴其寨,供游客登临而凭吊,待骚人怀古以抒情。

嗟夫章家寨,向为兵家必争之地,亦为英邑故城遗址。

何故自明末几四百年间尽没于荒草荆榛,沉寂不为外人所道哉?以致寨名无考,遗迹无存,青史渐亡。

今吾辈不揣浅陋,史海勾沉,甄别考据,谨此为志,以飨世人。尝使后人或藉此而略知一二,以观兴替,以察盛衰,则庶几可达也。

文化名人马民权与章家寨寨主张麟合影

坊传淮南王反,有章将军设寨于斯以抗汉军,故名。虽野老之言不足为凭,但传之尔。然,南宋危亡之夕,邑人段朝立公义聚乡民筑栅以抗蒙元,三十余年而北狄莫侵焉。

宋咸淳六年(年)上彰其守土之功,准奏罗田所辖之剩水残山以设英山新治。德祐元年(公元年),英邑沦陷,蒙元因袭前朝县治,遂有英山至今。此岂非英邑建县之肇哉。

又历近四百年,至大明王朝危亡之夕矣。张献忠作乱,英邑再遭“革左五营”兵燹之难。崇祯八年(年)英邑城破,百姓流离,县署流亡。十年,史阁部可法都御史巡抚江南,亲督高知县在伦重建新衙于章家寨,历三载而成,史称“新城”是也。

十四年(年)暴兵袭破新城。高知县率部誓与城池共存亡,血战数日,自高知县以降数千人悉数殉难于斯。此所谓英邑明季故县城遗址之始末也。事见《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王葆心)暨《大明英烈传》(大明史)。

俟后,江淮七十二寨抗清反清之烽烟燧火连绵未艾,章家寨与大别诸寨戮力联袂以抗夷寇,本与天堂寨皆为西河名寨也。此所以不传于世,或因数百年来禁言避讳之至乎?未可知之,故亦未敢妄言之乎。

噫!成败兴衰,必有先兆。古之言不欺于人也。尝携友登临,每览章家寨史,遥对青山斜阳,莫不叹其兴衰轮回也。观夫其盛衰或不异于世事之兴替。谚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此所以杨用修《廿一史弹词》之感喟也哉。嗟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是而已矣。

(丁酉年秋大别山上人赵立平暨江城省会文联学者黄朝霞共撰谨志。)

赵立平:居岭南,湖北英山西河人。自号大别山上人。笔名岭南客、横竖,网名恍如隔世。以法律为业,闲写诗词散文等。

黄朝霞:居武汉,湖北英山西河人。笔名朝霞,网名老藤。供职于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擅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7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