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少黄冈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升级改造后的红安县龙泉小学

阅读提要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十三五”以来,黄冈教育扶贫共投入29.5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多万人次,改造农村薄弱学校近0所,培训贫困户“明白人”5万多人次,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教育力量。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在黄冈,这句扶贫口诀广为流传,也是教育扶贫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市教育局担当履职,奋力作为,在教育精准扶贫上实现了“困难资助不落一生、重点建设不落一校、教师培训不落一人、结对帮扶不落一户”。

黄冈教育人用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用成效兑现了教育扶贫“一个都不少”,展现了精准扶贫的教育担当。

资助全覆盖——累计资助万人次,贫困学生应助尽助

年7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市教育局局长王银芬带领扶贫小分队,像经常走动的亲戚一样,来到余义平家。

余义平是红安县永佳河镇桃树榜村贫困户,也是王银芬的结对帮扶户。余义平的女儿余红红(化名)刚中考完。

由于成绩不理想,家庭贫困,余红红十分自卑,早就想外出打工挣钱。

不读书,怎么会找到好工作?与其进工厂,不如进学校,学门技术。学费不用担心,有相应资助政策……市教育局扶贫小分队成员们讲道理、举例子,不断地讲着读书的重要性。

一番用心、用情的对话后,余红红的心结解了,决定继续读书,最终进入了红安理工中专,就读幼师专业。

“让贫困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途径。”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为民说,在教育扶贫中,教育人用心、用情,更用力。

每年秋季开学后,全市几万名教师走村入户,采集贫困学生数据。各县市区教育部门从扶贫库提取3至18岁贫困人口信息,从民政、残联等部门提取低保,孤残学生信息,再与教育部门学籍库比对,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再进行精准资助。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动连接社会资源,引进中国保险学会、广东黄冈商会、顺风快递、深圳南山集团、海伦堡基金会、山河集团等团体、企业,在我市设立“大别山扶贫基金”,对特困家庭学生,实行叠加式兜底保障。

年以来,全市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达29.52亿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万人次,共吸收社会助学金余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8万多人次,所有贫困学生实现了应助尽助。

薄弱学校改造——所学校升级蜕变,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过去的房子年久失修,水电、操场等基础设施落后,水龙头里流出的水经常是锈水。经过这几年升级改造,现在比过去好多了!”红安县龙泉小学校长袁先军感慨地说。

袁先军既是学校变化的参与者,更是见证者,他用“焕然一新”来形容现在的学校:装修一新的教学楼,新建的综合楼,美化的校园……

龙泉小学地处红安县城乡接合部,原来由于条件差,学生流失严重。“很多家住校门口的学生都跑到相邻的学校去了。”袁先军说。

借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的东风,该校先后争取到万元项目资金,对校舍、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并引进50名教师,壮大师资队伍。

学校有了“面子”(校容校貌),又有“里子”(优秀师资),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社会形象也不断提升。

近3年,学校教学质量跻身全县第一方阵,与城区的将军城小学、县实验小学,并称“三驾马车”。外流学生不断回流,学校从多名学生增长到多人。

一叶知秋。在黄冈,龙泉小学的蜕变并非特例。据了解,年以来,按“缺什么补什么”,全市共投入近30亿元,对所农村学校进行改造。其中,改造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所,全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我市还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的交流机制。5年来,共补充农村教师人,人次到农村学校支教、交流。近2年,全市名贫困村所在学校老师全部轮训,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好老师教,让农村孩子共享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

“明白人”培养——5万多人次“明白人”培训,让贫困户家庭有了致富技能

年,人;年,人;年,人……

这是连续3年,全市贫困家庭“明白人”培训人数。

扶贫扶智。在教育扶贫中,我市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以黄冈职教集团为龙头,以各县市区理工中专为主阵地,为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明白人”,彻底挖掉穷根。

年以来,“明白人”工程在全市各县相继开展。

年,罗田县启动“明白人”培训工程后,先后在匡河、白莲、骆驼坳、九资河等9个乡镇共开办“明白人”培训9期,共培训“明白人”人。

通过培训,一些贫困户掌握了“自我造血”的脱贫技能,通过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罗田县匡河镇大龙寨村段海权、方华等人参加“明白人”培训,回村后,按专家的建议和指导,开展种植养殖业。段海权通过种药材和养牛,年收入达8万元,当年就实现脱贫。方华通过养鸭、养鸡,年收达6万元。二人有了技能后,不仅一举摘掉贫困帽子,还走上了致富道路。

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的中职学校,发挥职业教育的脱贫致富直通车作用,把培训办到贫困村,把技能送到家门口。先后开展了计算机、机械、纺织、旅游和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黑山羊、黄牛等畜牧饲养、中药材种植、板栗种植、实用菌和蔬菜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近期。

据统计,截至年,全市职业教育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2万多人次,技能强身,让贫困家庭拥有稳定脱贫致富能力。

(编辑:白楚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6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