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谷的“光芯屏端网”成为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最火热的主产业链。
做强主链,和而不同
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找准在圈内的定位,在各自优势产业领域做大做强,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加快城市圈同城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城化是城市在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即从相互竞争转向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过去,简单粗放的招商引资就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邻近城市之间往往形成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这样的经济格局显然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分工协作,共同把蛋糕做大。
“同城化”不是“同一化”,也不是城市版图的简单拼凑,而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协同,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要素的科学集聚与优化配置,从而形成辐射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区域经济。
发达城市群的经验表明,产业协同已经成为城市圈整体能级提升的重要推手。各市站在城市圈这一更大视角谋划产业布局,根据各自比较优势,有差异地打造或强化支柱产业。各个城市只有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形成在城市群内的鲜明定位与烙印,才能更好吸引资金、人口、技术等各种资源,才更有机会做大做强。
正如有专家所言,注重研究比较优势的“长板效应”,专业化、“唯一性”、特色化是区域合作中不同城市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路径,“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并被“别人所需要”才是同城化取得进展的关键。(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建华)
5月8日,总投资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在孝感临空经济区正式开工。这是孝感引进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为孝感每年带来新增工业产值过千亿元。这对年GDP亿元的孝感来说,将实现全市GDP的跨越式增长。
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带来几点启示:
同城化为城市赋能。楚能项目投资方负责人坦陈:落户孝感,除了湖北武汉构建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地方营商环境等因素,也看中孝感临空经济区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看好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加速推进带来的发展机遇。
项目为王。鄂州市明确提出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引项目、争项目、建项目,通过重大项目为城市发展增势。这或许是圈内城市决策者形成共识的发展理念和推进城市圈同城化的最大源动力。
新兴产业大有可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对于圈内城市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楚能项目也受益于武汉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能占比将提升到50%甚至更高,由此带来电池、电机等配套市场千亿元的产业风口。
孝感的发展机遇,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高瞻远瞩。同城化发展一年来,各市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找准自己在城市圈的定位,抢抓同城化发展机遇,依托“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城市圈”的发展模式,在主赛道奋勇争先,在各自优势领域做大做强,探索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汇聚起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巨大动能。
争抢主赛道
同“芯”追“光”九城联动
作为湖北冲刺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头雁”,武汉城市圈在百公里半径画出万亿产业的九城同“芯”圆。
同“芯”追“光”,产业“同链”,携手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已成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协同最火热的行动。
鄂州精准对接武汉,与武汉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上错位布局、联动发展,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深度融合,共建平方公里的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黄石坚持“追光借光融光”,电子信息产业已集聚多家企业,有一半直接与武汉头部企业配套,建成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黄冈与武汉联手打造光谷黄冈科创园,10多个光谷产业项目落户。黄冈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光谷企业,成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咸宁以智能终端元器件、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绝缘材料为主攻方向,锁定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发力,平均每天产出万块手机玻璃盖板。
天门实施“强芯亮屏”行动。芯创电子产业园被列为全省半导体封测产业重点落户地;宝昂光电等11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京东方显示屏配套产业集聚效应初显;鸿硕精密电工已投产,年产值可达10亿元。
潜江也紧盯产业之“芯”。着力打造长飞潜江科技产业园、微电子材料产业园,通过长飞、晶瑞、鼎龙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持续引进关联产业,大力发展光纤光棒产业、微电子材料产业,打造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基地。
同频共振
分享万亿汽车产业大蛋糕
武汉经开区加速打造“数字车谷”。
汽车产业也成为武汉市引领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年,武汉市全年汽车产量接近万辆,汽车产业产值超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近1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亿元左右。武汉计划用2到3年时间形成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目前4个新落户的整车项目总投资将超过亿元,达产后将新增7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一个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呼之欲出,给城市圈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双轮驱动。
黄石市去年引进长城汽车项目,配套企业东贝铸造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跟进;今年又引进中国行业内第二、世界第四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立中集团,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汽车轮毂生产基地。这些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将黄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串点成链,呈集群发展之势。
孝感市主动对接武汉东风本田、上汽通用、神龙、东风乘用车等,以技术升级推动孝感氢能产业、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及汽车产业发展。
在黄冈,有威马集团投资亿元建设的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项目,规划年产30万台新能源汽车整车,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亿元。星晖新能源汽车落户黄冈,刷新了湖北汽车产业版图。去年1月,第二款全新智能纯电SUV威马W6车型正式下线,黄冈从此有了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仙桃市则将与武汉经开区合作共建龙华山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建设武汉“车都”的重要配套生产基地。
分工协作
拥抱生物健康产业蓝海
光谷生物城已聚集各类生物企业2余家,其中世界强企业8家,上市企业34家,年产值近千亿元。
以光谷生物城为龙头,天门、仙桃、黄石、黄冈分别建成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地方产业园,构建国际一流的大健康产业带。
天门主动融入武汉大健康产业布局,已引进75家重点生物企业,43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打造湖北省化学原料药清洁生产示范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示范园,年产值达亿元。
咸宁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该市谋划“十四五”大健康项目个,总投资约0亿元;年新签约大健康产业类项目29个,合同投资总额.81亿元;已获批建设4个省级平台,与企业合建3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鄂州与武汉联动发展现代生物产业。2月8日,投资13.5亿元的明理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在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开工。鄂州葛店也在与光谷联动,擦亮“药谷”金字招牌。
武汉禾元生物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生产线,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在仙桃新建我国规模最大的植物源白蛋白产业基地。
同题共答
临空经济振翅欲飞
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肩负着打造内陆地区开放“新沿海”重任,园区建设如火如荼,7家航空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在此落户,引进工业仓储项目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个,预计到5年示范区临空产业产值达0亿元。
毗邻的孝感市临空经济区也在加快建设。4月15日,陈天大道正式通车,从孝感临空经济区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最快不到15分钟,有效促进了两个临空经济区的协同发展。5月8日,恒信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在孝感市临空经济区正式开工,将建成年工业产值超过0亿元的大型新能源产业基地。
下个月,花湖机场将会正式通航,计划年内启动10条国际航线和50条左右的国内航线,5年货邮吞吐量将达万吨、旅客万人次。作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填补了我国专业货运机场的空白,武汉天河、鄂州花湖两大机场错位发展,将成为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引擎。
黄石、鄂州、黄冈三市,将依托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同题共答如何发挥好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优势,做好临空经济这篇大文章。
时不我待
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省委、省政府为此推动出台了“数字经济13条”,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2万亿元。武汉经开区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化”协同,以云为基、以数为翼,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车谷”。截至年底,全区共有家数字经济企业,规上企业家,数字经济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
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不容错过。武汉积极对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布局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聚力构筑数字九州通衢。
5月5日,《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6年)》出炉,同时出台了《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出23条具体政策保障措施,助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力争到年建成国内重要的数字经济技术策源地、数字产业集聚地,建成数字经济一线城市。“规划”提出,到6年武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4%,规划软件产业规模达到4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达到5亿元。
城市圈八市也不甘落后,积极抢抓数字经济风口,其中以鄂州数字经济优势最为突出。蓄势待发的数字经济将为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弯道超车
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鸟瞰黄冈高新区黄冈产业园。
正如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落户孝感带来千亿产业链,新能源已成为城市圈迅速崛起的又一个前景广阔的大产业,被省委、省政府并入“现代化工新能源”,单独列为5个万亿支柱产业之一。
资本市场高度看好这一新赛道,纷纷投入巨资布局。继投资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项目之后,中创新航5月11日宣布,与武汉经开区签约武汉基地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扩产项目,总投资为亿元。该公司去年投资亿元建设的武汉基地已经封顶,规划产能20GWh。此次扩产后,中创新航在武汉的规划电池产能将达到50GWh。
中创新航董事长此前曾表示,中创新航到5年的产能规划将超过GWh,并预计在年实现0GWh的产能,市场空间巨大。
4月27日,总投资亿元的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在黄陂区祁家湾工业园开工建设,年产能30GWh,将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刀片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圈内城市在这一新赛道不甘落后,奋勇争先。3月29日,容百集团总投资亿元、年产40万吨高镍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落户仙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均产值亿元,投资规模之大、产出效益之高,创造了仙桃招商引资的历史。
在此之前,容百集团已在鄂州布局,建立了国内首条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深耕这一新能源细分市场,目前总产能达到10万吨,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连续多年国内市占率第一。
在黄石,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建设14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2年销售将突破亿元。
黄冈则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已在罗田县建成装机容量万千瓦的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7万千瓦的天堂抽水蓄能电站,还有一个罗田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在建;3月26日,黄梅县又签约引进紫云山抽水蓄能项目,总投资.9亿元。黄冈同时大力推进风电、光伏能源。华电湖北公司在武穴市建设了三个风电场和一个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20亿元,总装机容量22.95万千瓦,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今年3月,该公司又在武穴建设风光储一体化百万千瓦基地,一期装机容量40万千瓦,总投资20亿元。一个千亿产业正在拔节生长。
发挥优势
铜都崛起印刷电路板产业
除了在以上主赛道奋力奔跑,城市圈各市还依托各自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
黄石被誉为“青铜古都”,拥有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依托丰富的铜资源,打造铜片高端产业链。
1月15日,诺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黄石投资亿元建设诺德锂电铜箔及铜基材生产基地项目,年产10万吨高端锂电铜箔及5G高频高速电路板用标准铜箔、20万吨铜基材,将实现年营业收入约亿元。该项目填补了黄石锂电铜箔产业的空白,将与省内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完美配套,进一步补强健全湖北锂电全产业链。
该项目将打通黄石上游铜资源与中游PCB(印刷电路板),以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终端应用整个产业链条,进一步激活黄石铜资源优势,延伸铜产业链条,加快黄石铜产业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
黄石已成为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PCB产业链已聚集企业25家,11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每生产3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用到黄石生产的PCB板,每台新下线汽车有15台用到黄石PCB板。黄石市正进一步发力PCB产业链,强链、补链,在建重大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达.6亿元。其中广合科技PCB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50亿元,生产服务器用、汽车用PCB板及IC载板。
挖掘资源
建成全国纸都和盐化工龙头
孝感市孝南区号称“中华纸都”,是全国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生活用纸产能全国第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目前,全国生活用纸排名前五的企业——金红叶、维达、恒安、中顺、丽邦全部落户孝南区,还聚集纸及纸制品企业20多家,成为湖北重点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年产值近亿元。
除了纸业,孝感市云梦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武汉城市圈盐化工产业两型示范区,产业园盐矿资源丰富。依托中盐东兴云梦分公司、广盐蓝天集团以及华祥化学项目,园区引进以离子膜烧碱及副产品氯气、氢气、氯化苯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20多家,产业集聚效应正在不断扩大,实现从单一制盐向盐化工裂变,正在打造成产值亿元的全国绿色生态盐化工产业示范园。
积沙成塔
打造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
仙桃是中国医用非织造布生产出口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基地、完整的产业链条、辐射全球的多元化市场,全国六成的无纺布产品都在这里生产,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防疫3年,仙桃口罩产业由被动变主动,由企业自发到政产学研联动,迅速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成长为口罩产能达到10亿片/日的世界第一口罩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仙桃市聚集的非织造制品企业已超0家,年产值近亿元,力争5年包括口罩在内的非织造布总产值达0亿元,建成世界级的非织造布生产基地。
除了非织造布产业,仙桃还利用小米集团在武汉光谷建设武汉总部之机,主动对接,在仙桃共建小米产业园,首期规划占地0亩,瞄准小米产业链进行招商。
0年4月,仙桃成功引进小米生态链企业东莞全康,投资10亿元,计划年产50万台小米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产品,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随后,投资4.5亿元的湖北进成智能科技产业园入驻,定位年产万台小米空气净化器。全康智能还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投资仙桃。
(长江日报记者陈志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