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是荆府纪善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成书地,武穴市匡山是吴承恩演化《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地,而西游记文化又是需要继续深入挖掘的。几百年来,与《西游记》成书相关的许多史事莫衷一是,急待进一步释疑并破解。本文根据大胆推论,细心寻绎,小心求证的原则,现从地理之历史和历史之地理多维度视角,考析其中几点,与大家探讨商榷,以破解谜中之谜。
一、荆府纪善吴承恩历事荆恭王和荆敬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生于明弘治十七年(年),卒于万历十年(年),志怪演化创作小说《西游记》作者。
明嘉靖四十四年(年)十月,江苏昆山人归有光(一年)考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嘉靖四十三年(年),吴承恩为嘉靖二十六年(年)高中状元及第的扬州府兴化县人李春芳老父寿诞撰写《元寿颂》。吴承恩坐馆(当老师)淮安时,早就与嘉靖十年(年)中举的李春芳(一年)相识,二人自此有数十年交情,成为莫逆之友。嘉靖四十四年,李春芳升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嘉靖四十五年(年)春,在李春芳的活动关照下,吴承恩以嘉靖二十九年(年)中贡生(举人)任长兴县丞(正八品相当副县长),其在京城拜访李春芳后来到杭州向浙江巡抚报到,随赴长兴(今湖州市)履职,成为知县归有光的助手,并在归有光支持下,分管主持征赋和粮马之事,辅佐知县。两个年迈六十花甲的文人,以爱民为已任,兴办学校,共革时弊,梳理政事,刷新县政,长兴县民一片叫好声。
长兴在湖山间,多盗而好讼。归有光赴任之前,长兴知县空缺多年,县务由胥吏把持,豪门大族勾结府衙为非作歹,监狱关押无辜百姓,除劳役外,判处凌迟处死者3名,判斩刑者51名,处绞刑者25名,经归、吴二人梳理,将无辜办了死罪的30余人释放出狱,为无辜入狱的人平反,并将恶吏和捕快严加惩办,乡民称颂。
长兴知县归有光廉洁自律,有刚正之气,上司之命若不便施行,则搁置不办而直行已意。此前长兴县税粮连年征不上来,州府恼火,归有光查明原因是狡猾的粮赋大户从中作怪。明朝实行里甲长制,一些小户当里甲长,对大户不纳粮无可奈何。知县归有光、县丞吴承恩实行改革,颁行《长兴县编审告示》,改由大户担任里甲长,迫使大户带头纳粮。有个叫李田的人用软攻办法,将礼物送到归、吴家中,归有光将李田关进监狱,震动长兴。
隆庆元年(年),归有光在县政颇有起色后修缮县衙,同时也将自己居住的后宅修缮了一番,题名“梦鼎堂”。归有光来到长兴县人建立陈朝的陈霸先圣井旁游览,撰写了一篇《圣井铭并叙》,还为自己写《梦鼎堂记》和《长兴知县题名记》。这年十月初十日,吴承恩将归有光撰写的三篇文章亲笔书写并请石匠刻成石碑,其《圣井铭并叙》和《梦鼎堂记》两块石碑至今尚存,但《圣井铭并叙》石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年当作四旧被打破成三截。
隆庆二年戊辰(年),是朝廷规定外官在丑、辰、未、戌三年一朝进京朝觐皇帝的年份,而入觐者由于路途遥远,须于前一年底前到京,由鸿胪寺依次向皇帝引见,参加正旦大朝仪(元会)。归有光在当年丁卯(年)吴承恩撰刻自已写的三篇文章后于十一月起程,其县政于前十月底左右交由上隶湖州知府派员处理,即所谓摄令或印署官代理,作为县丞的吴承恩便和湖州知府派来的署印官共事了。
湖州知府对知县归有光将粮长由大户兼任,其将责任归于豪强早就不满,于是在归有光进京朝觐皇帝之机,遂将长兴县政包括征粮任务交给摄令(代理知县)黄署印官负责。黄署印官秉承知府旨意,到任后释放了关押的李田,擅自改变归有光与吴承恩确定由大户担任粮长的计划,恢复旧制由里递征粮,致未能完成十一月征粮且十二月装船北运任务。李田本是无赖之徒,其释放后勾结贪官地痞,将征粮收不上来的责任推向黄署印官贪腐所造成,遂把黄署印官连同县丞吴承恩一并告到浙江察院。浙江察院受理后,将黄署印官和县丞吴承恩及县吏张元一等人逮捕入狱,罪名是贪赃枉法,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
隆庆二年(年)二月,长兴知县归有光在京觐见后,因县里生变而被改派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通判任马政。
隆庆二年春,明嘉靖朝后七子之一长兴县人徐中行,因母于嘉靖四十五年(年)去逝丁忧在家三年行孝,经其上下疏通为吴承恩鸣冤申辩,浙江察院对吴承恩贪赃枉法查无实据被无罪释放,加之这一年吴承恩好友且有青词宰相之称的李春芳,接替了松江府华亭县人徐阶(一年)而升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是年秋,在其运作下,吴承恩被朝廷安排到蕲州荆王府任纪善讲授之职(正八品官)。明史官职四记载:“纪善所,纪善二人,正八品,......纪善掌讽导,礼法,开谕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韶王善。“凡宗室年十岁以上,入宗学,教授与纪善为师”。
大明王朝荆王国在蕲州历年,繁衍十代有十王。明永乐二十二年(年)七月,朱棣皇帝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在北京登基是为仁宗,随即大封诸子为王。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朱瞻堈系明成祖朱棣之孙,明太祖朱元璋玄孙。朱瞻堈被封为荆王,岁禄一万石(石即担斤)。朱高炽即位十个月暴崩,皇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登基,是为明宣宗。
宣德十二年(年)十二月,西城兵马指挥周义之女被册封为荆王妃,朱瞻堈时年22岁。宣德四年(年)二月,宣宗下旨荆王的封国在江西建昌府(府治南城县),当年八月,荆王朱瞻堈到建昌府就藩。宣德十年(年),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朱瞻堈以进京为哥哥朱瞻基奔丧为由,向英宗提出改迁封国未允。
正统三年(年),朱瞻堈向大侄子朱祁镇写信,反映宫中有巨蛇自房樑垂地不吉,希望请徙河南就藩,声称不迁国有性命之忧。年仅12岁的英宗朱祁镇在回信中讽刺说:“人之生死,自有定命”。意即迁到河南就不会死吗?
正统七年(年)十月,太皇太后病危,其在弥留之际,想见到诸位儿子们,荆王朱瞻堈遂奉命进京。次年二月,朱瞻堈从江西建昌抵达京城,此时太皇太后早已驾崩。朱瞻堈面圣时在宫中声泪俱下,陈述要求迁国离开建昌,终于感动了大侄子朱祁镇,最终决定将荆王国改迁到湖广蕲州府。正统八年三月初九日,英宗还下诏册封朱瞻堈嫡长子朱祁镐为荆世子,次子朱祁鉴为都昌王。朱瞻堈将洪武二年(年)在麒麟山修建的蕲州府拆除,以其材在凤凰山改建荆王府,于正统九年十月竣工。正统十年(年)五月,荆王朱瞻堈正式将荆王国从建昌府迁到湖广蕲州府,其亲王岁禄改由湖广布政使司支给。正统十一年(年)七月,朱瞻堈提出由凤凰山蕲州卫治所改建的荆王府地方狭窄,遂将荆王府附近的余所官民居室划归荆王府,原住民则被迁走。
正统十二年(年)春,朱瞻堈要求将荆王国由蕲州再改迁長沙。七月,英宗敕谕湖广三司(都司、布政司、按察司),令其着手修缮长沙旧襄王府,同意将朱瞻堈的荆王国由蕲州再迁往长沙。
正统十四年(年)八月,“土木堡之变”发生,御驾亲征的朱祁镇被俘,其弟郕王朱祁钰推上帝位,朱瞻堈要求将荆王国由蕲州改迁长沙事搁浅。
景泰元年(年)八月,已成太上皇的朱祁镇回到京师,为庆祝这桩“大喜事”,朱瞻堈奏请进京朝贺,朱祁钰知晓这位六叔“贼走不空”的性格未允。
景泰二年,朱瞻堈再次请求进京朝见代宗朱祁钰,为迁国长沙事再做努力仍被拒。景泰四年(年)十一月十三日,荆王朱瞻堈去世,享年48岁,赐谥曰宪,史称荆宪王。自此荆王国一直在蕲州府,
至明末崇祯十五年(年)正月二十六日,被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自广济(今武穴市)亲率余人雪夜奔袭蕲州,将荆王府洗劫一空后,用一把大火烧成灰烬。
荆宪王朱瞻堈逝世后,其嫡长子朱祁镐(一年)受敕命管理荆王府事,明代宗景泰六年(年)敕封荆王,卒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年),时年仅31岁,谥曰靖,史称荆靖王,是为荆王国二世二代王。
荆靖王朱祁镐去世后,其嫡长子朱见潇(一年)受敕命管理荆王府事,天顺八年(年)敕封荆王。明孝宗弘治五年(年)坐事荆王废,次年,皇帝朱祐樘赐朱见潇白绫自尽,废其荆王无谥号,是为荆王国三世三代荆废王。
弘治五年(年),皇帝朱祐樘敕命由朱见潇弟弟朱见溥(一年)嫡长子朱祐橺管理荆王府事,弘治七年(年)册封为荆王。弘治十七年(年),荆王朱祐橺去世,谥曰和,史称荆和王,是为荆王国四世四代王。
荆和王朱祐橺逝世后,其嫡长子朱厚烇受敕命管理荆王府事,明武宗正德二年(年)袭封王爵,正德四年(年),皇帝朱厚照册封其为荆王。第三代荆王朱见潇被皇帝处死后,当时荆王国护卫兵丁改属武昌府。正德三年(年),朱厚烇多次向皇上申请恳求恢复荆王府护卫,又买通皇帝朱厚照的太监刘谨疏通,明武宗同意把护卫还一半人给荆王府。正德五年(年)九月,太监刘谨伏诛,这一半人的护卫再次被革除。
正德四年(年)七月,年仅15岁的荆王朱厚烇请求皇帝明武宗批准荆王府长史施鲁享受四品俸禄,纪善陈锦加冠长史官名。明朝制度规定,长史设左右长史各一人,以左为尊正五品,长史掌王府政令,辅佐劝谏亲王,总领王府事务,若亲王有什么过失,要追究长史责任。纪善为正八品官,主要负责向亲王宣传国家礼义法制,让亲王明白大是大非,引导亲王向善。施鲁作为荆王府长史,陈锦作为荆王府纪善,本应劝导亲王学好向善,然而两人不仅不引导亲王遵纪守法,反而诱导年少的荆王朱厚烇越格触犯明王朝禁令。于是朝廷下令将施鲁革职为民,陈锦提前退休,皇帝朱厚照以此诏令全天下所有皇室宗亲引以为戒。朱厚烇自此警醒,并在荆王府空隙地开一块田,取名东庄,旁筑一座“白云深处”亭,在大旱之年时,荆王朱厚烇冒烈日为百姓求雨。其在养病期间,朱厚烇还向皇帝请求辞去禄饷石(将00石禄米改为9石)。朱厚烇后来在长史和纪善引导下,性格变得温和,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其主要作品有《藩献记》。
嘉靖三十年(年)六月,朱厚烇逝世,卒以守礼执义谥号曰端,史称荆端王,是为荆王国五世五代王,墓在广济(今武穴市)杨门张家寝(芭茅垱),清嘉庆二十五年(年)时被盗掘。
由于朱厚烇长子年仅34岁的永定王朱载墭先于嘉靖二十九年(年)去世,而自己则在三年后的嘉靖三十二年(年)去世,当年十一月,朱载墭长子朱翊钜作为荆端王朱厚烇嫡长孙封为荆王世孙,受嘉靖帝敕命管理荆王府事。永定王朱载墭以子朱翊钜袭封贵,被朝廷追封为荆王,谥曰庄,史称荆庄王,是为荆王国第六世,未在荆王位而追谥为荆庄王。
朱翊钜生于嘉靖十三年(年),年20岁时于嘉靖三十二年(年)六月开始管理荆王府事,嘉靖三十四年(年)四月,正式被嘉靖帝册封为荆王,其妻胡氏同时封为荆王妃。
朱翊钜祖父朱厚烇在荆王位时身体不好,不能躬身行礼仪,在正德十年(年)上书,请求辞去荆王爵位和禄饷,明世宗朱厚葱熜不允,让他安心尽养,其礼仪敕命由厚烇亲弟富顺王朱厚焜代行,朝廷赐建“忠孝”、“贤良”两牌坊,表彰朱厚烇以身作则,兄弟和睦,为人表率贤德。
朱诩钜叔祖父富顺王朱厚焜(一年),字东蕲,是第四代荆王即荆和王朱祐橺的庶二子,朱厚焜大名乃是弘治十五年(年)七月由明孝宗朱祐樘所赐,于正德九年(年)被册封为富顺王(即郡王级别),其自正德十年开始帮兄长朱厚烇代行礼仪,至嘉靖十六年(年)朱厚烇长子永定王朱载墭年满二十岁长大成人可代父施行礼仪止长达22年,博得朝野一片赞赏声。朱厚焜博览群书,精通六艺,他画的蜀葵,放在太阳底下晒,居然引来一群蝴蝶还赶不走。其所作还有《东蕲集》二卷散佚,康熙《蕲州志》收录有其《东山寺》(唐朝禅宗五祖弘忍在蕲州所建)诗二首。朱厚焜受封富顺王在位63年,享年79岁,卒葬广济县白龙潭下首嘴(今武穴市大法寺镇白龙潭村境内),其墓在清道光元年(年)被盗,墓志铭现藏武穴市博物馆。
朱翊钜效仿祖父朱厚烇贤德,努力传承祖父优良家风,于嘉靖四十五年(年)十月上书朝廷,请辞常禄石(精米00斤),皇帝朱厚熜“赐敕奖谕”。自此荆王府每年享受由“本色禄米一万石”改为“九千五百石”,从蕲州府支领(自洪武十一年即年十一月起,蕲州仅辖蕲春县境及黄梅、广济两县,蕲水县、罗田县和蕲州划属黄州府,从此蕲州与黄州合二为一,荆王府禄米一万石由蕲州供给),即实由蕲春县(已于洪武九年撤销入蕲州)及广济和黄梅三县承担,占其年缴粮米60%。
隆庆四年(年)二月,荆王朱翊钜逝世,在位十六年,年仅37岁。仆告传到朝廷,明穆宗朱载垕辍朝三日,以荆王朱翊钜“敬顺事上”,赐谥曰恭,史称荆恭王,是为荆王国七世六代王。
荆恭王朱翊钜有三个儿子。嫡长子朱常泠,早在嘉靖四十一年(年)十月册封为荆世子,拟未来接班荆王爵位。朱翊钜见贤思齐,当时叔叔樊山王朱载坅以文章和德行著称于世,是一位贤郡王,荆王朱翊钜要求自已三个儿子及荆王府所有子孙,都要以樊山王朱载坅为榜样,向其学习看齐。可是,自己的嫡长子朱常泠早已被册封为荆世子,但因其性情暴戾,言行放肆,不肖犯罪,作恶不改,荆王朱翊钜担心世子朱常泠会蹈荆王国三世朱见潇覆辙,遂自已大义灭亲,且于隆庆三年(年)将世子朱常泠违法情形报奏朝廷,请求皇上废掉朱常泠世子爵位,由次子朱常言(左加三点水)继承爵位。明穆宗朱载垕遂敕命革去朱常泠世子爵位降为庶人,迁武昌安置,由楚恭王管束。
荆恭王嫡次子朱常言,隆庆三年(年)四月被册封为泰宁王(郡王),隆庆四年(年)二月父朱翊钜逝世,兄长朱常泠世子爵位在上一年因犯事被朝廷革去,荆王府事遂由朱常言主持,五月,明穆宗朱载垕正式敕命其“管理府事”。隆庆四年(年)秋七月,即在朱诩钜死后五个多月,皇帝朱载垕下旨处置助纣为虐的朱常泠余党,追查对荆世子朱常泠管理教育不严,致使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相关官员的责任,将荆王府长史陈如愚等三人削职为民,内使何三等四人和千户厉德参等二人均被治罪。
万历三年(年)四月,荆恭王嫡次子朱常言正式袭封荆王,其妻刘氏同时册封为荆王妃。万历四年(年)秋七月,荆王朱常言去世,谥曰敬,史称荆敬王,是为荆王国第八世七代王。
荆恭王朱翊钜嫡三子朱常泴,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年),万历三年(年)四月,在二哥朱常言被袭封荆王的同时册封为安城王。万历四年(年)七月,因二哥荆敬王朱常言去世无子嗣,作为荆恭王朱诩钜的嫡三子、荆敬王的亲弟朱常泴,受明神宗朱诩钧皇帝敕命“管府事”。万历七年(年)四月,被明神宗万历皇帝正式进封为荆王,其妻刘氏被册封为荆王妃。万历二十五年(年)十一月,荆王朱常泴逝世。次年三月,讣告传到京城,明神宗朱诩钧辍朝三日,赐谥号曰康,史称荆康王,又于当月派右通政(正四品官)郑继之、副行人吴海鳌前往蕲州荆王府致祭治丧,十月,又派行人右通政王孟震(正四品官)
前往蕲州荆王府主持丧礼。万历三十六年(年)十一月,荆康王朱常泴葬蕲州永福上乡磨盘山(今蕲春县横车镇盘石桥村境内)。荆康王朱常泴是荆王国第八世八代王。
荆康王朱常泴嫡长子一曰次子朱由樊(懋),字文伯,号凤岐,生年不详,万历十七年(年)四月被册封为荆世子,万历二十三年(年)其妻李氏被册封为荆世子妃。朱由樊在其父荆康王朱常泴万历二十五年(年)十一月去世后,受敕命管理荆王府事。万历二十八年(年)四月,朱由樊袭封荆王,其妻李氏被册封为荆王妃。万历四十七年(年)十月,荆王朱由樊向朝廷“捐禄两千两助饷”。天启元年(年)闰二月,再次助饷,皇帝嘉其忠义。天启二年(年)三月,荆王朱由樊病逝,明熹宗朱由校辍朝三日,派遣官员前往蕲州荆王府治丧,赐谥曰定,史称荆定王,原葬广济县(武穴市)朱老坟,后迁葬石鼓河胡家寝(今蕲春刘河镇境内),是为荆王国第九世九代王。
荆定王朱由樊嫡长子一曰嫡五子朱慈煙,字维庭,万历四十年(年)四月被册封为荆世子。其父荆定王朱由樊去世后受敕命管理荆王府事。天启三年(年),乡绅李琼、岳镇华重修石鼓寺,朱慈煙捐资助建,并撰写《荆国主重修石鼓寺记》。天启六年(年)六月,袭封荆王。崇祯十五年(年)十二月薨,是为荆王国第十世十代王。
荆王朱慈煙去世后,因荆世子朱和至年纪幼小,由其弟朱慈煃(朱由樊庶一子)代管荆王府事。荆王朱慈煙安葬于广济县朱老坟,因明末战事国家混乱,皇帝无瑕顾及未定谥。
崇祯十六年(年),正月二十五日,蕲州“黑风,大雪”,二十六日,“夜将半,雪盈尺”。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轻骑精兵余人,自广济县冒雪奔袭蕲州,因荆王府将校内应郝承忠暗通张献忠带路,使张献忠部很快从西门突入缘梯上城到城内,冲进王宫府衙,督将士抓获一大批官吏和乡绅,逼迫其投降,不降者格杀勿论,被杀者无数,仅典籍中有名姓可查者达人,哄骗书生从东门进,每人发一块银元从西门出,实则出时被杀抛入长江又收回了银元。李时珍孙子李树初及以下被杀死者9人。张献忠在蕲州将荆王府堆积如山的财宝全部没收,散了一些给穷苦百姓,其余充作军资。尽管荆王朱慈煙在此前早一个月去世,但张献忠仍未放过他,刨了他的坟,将棺材挖出来,张献忠将朱慈煙尸体用马鞭狠狠抽打一顿后扔到了荒山野岭中,后来被人将其尸骨草埋在李公器(今蕲春境)。张献忠部在蕲州大掠三天后,将30多所王府和州衙的60多处古建筑全部烧毁,大火数天不熄化成灰烬。
荆王朱慈煙元妃桂氏、次妃刘氏、世子朱和至侥幸逃脱跑到江西九江。清顺治十八年(年),清兵入关,桂氏被抓到京城,后遇朝廷大赦,被释放回蕲州,遂出家当了尼姑。朱慈煃逃出奔武昌楚王府,又徙长沙,南明隆武二年(年)死于缅甸。
蕲州荆王府占地千余亩,王府人数达千人,在张献忠屠蕲后结束了荆王国在蕲州年的历史。明清之际喊出“人民千万岁”的大文豪蕲州人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在张献忠屠蕲时逃出蕲州,先到大冶石灰窑(今黄石市),再到九江,最后回到祖居地江苏昆山,他是江宁制造曹寅的舅舅,他以蕲州荆王府花园作为大观园背景地,化名曹雪芹(邾国在山东邹县一带,本曹姓,楚灭邾,徙黄国地,设邾县(今黄冈市团风、黄州及武汉市新洲一带),后人去旁耳为朱姓,代指朱氏明朝。芹即蕲,蕲州大地春天产蕲菜,即今称野芹菜土芹菜。汉高祖刘邦以该地春天产蕲菜设蕲春县。顾景星是南明考授推官,相当教育部长,他化名曹雪芹著《红楼梦》,是代指南明朱家要雪耻张献忠屠其家乡蕲州荆王国的故事)创作出《红楼梦》,最后成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静。他家里5万卷藏书也被张献忠一把火烧过精光,但他所著的《黄公说字》可与《康熙字典》媲美,还留有《白茅堂集》等名著传世。
综观前述情况,吴承恩到蕲州荆王府任纪善之职的时期,当在隆庆二年(年)二月朝廷将长兴知县归有光调赴顺德府(今河北邢台)通判(主管马政)之后,长兴籍人丁忧在家的乡绅徐中行为吴承恩冤情呜冤申辩疏通,浙江察院将摄令(代理县令)黄署印官和恶吏张元一等获罪,对吴承恩贪赃枉法查无证据予以释放,恰好这一年吴承恩好友李春芳(一年)取代被给事中张、齐弹劾而隆庆帝勒令退休的徐阶成为内阁首辅(宰相相当国务院总理)兼吏部尚书,在此情形下,是年秋,出狱后的吴承恩经好友李春芳活动,被安排到蕲州荆王府任纪善之职。其时,吴承恩服务的对象是荆王国国主朱翊钜。
隆庆四年(年)二月,荆王国国主荆恭王朱翊钜去世,其次子朱常言(左边加三点水氵)管理荆王府事,是为荆敬王。其年秋七月,即荆恭王朱翊钜殁后五个多月,隆庆皇帝因荆恭王长子朱常泠犯罪在上一年(年)被革去世子爵位,认为荆王府属官有对其管教不严助纣为虐的责任,遂将荆王府长史陈如愚等三人削职为民,内史何三等四人和千户厉德参等二人治罪。朝廷为朱常泠事牵连有九人被处罚,其中荆王府纪善吴承恩是长史陈如愚下级直接负有教育王子之责的八品属官,朝廷将长史陈如愚等三人削职为民,肯定包括有荆府纪善吴承恩无虞。吴承恩自隆庆二年秋至四年秋(一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前一年多的隆庆二年和三年服务于荆王府第七世六代王即荆恭王朱翊钜,隆庆四年二月后至秋七月间,吴承恩服务于荆王府第七世七代王即荆敬王朱常言(左边加氵)无疑。
吴承恩好友隆庆朝首辅李春芳,因受高拱(隆庆帝老师)和张居正排挤,在隆庆四年(年)前先后曾四次提交辞呈,隆庆帝均未允,而吴承恩因荆王国世子朱常泠犯罪有助纣为虐未管教好之责任,被隆庆帝追责遭削职为民处罚,且吴承恩任荆府纪善之职又是经李春芳活动安排的,也不便再出面向皇帝说情。李春芳在次年即隆庆五年(年),又第五次请辞内阁首辅,被隆庆帝批准退休回家,首辅之位遂由高拱接替了。
二、陈元之序中《西游记》作者坐实荆府纪善吴承恩
刋行于明万历二十年(年)《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是最早之刻本,该初刻本无作者姓名,只著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至今也不知是谁,唯卷首有一篇陈元之所作《西游记》序中说:“西游记一书,不知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候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以致《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是明万历起几百年来谜底未揭开,莫衷一是,直到民国年间经大文豪鲁讯、胡适等推断认为是荆王国王府纪善吴承恩,但仍不被社会许多人认可,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淮安市有一个农民误将吴承恩墓葬挖掘出来,发现有“荆府纪善”棺头板物证才尘埃落定。现回过头来对陈元之序中三句话进行考析论证,其实《西游记》作者当时已经暗指是荆府纪善吴承恩,只是迫于明朝政治恐涉文字狱隐于陈元之序中三句话罢了。
关于序中“或曰出今天潢何候王之国”。“出今天”好理解,即是指明万历二十年(年)《西游记》初刻板(木刻)刋行之时明王朝。“潢”是指古黄国地。淮河上游有一条支流潢河,今大别山西北面河南光山、新县、潢川三县是为潢河流域。潢河水流经古黄国都城(今潢川县隆古乡)附近注入淮河,黄国都城在潢河边上,以潢代指古黄国。新县民国间成立时其县境本就是有一半地域属黄州府麻城县和黄安县(今红安)。“何候王之国”是指古黄国地在明朝黄州府辖蕲州境有一个大明王朝朱元璋裔孙的候王荆王国。黄州府即今湖北黄冈市治所黄州区是为古黄国地,蕲州在明洪武十一年(年)划属黄州府,其时辖县蕲水(今浠水)、罗田同年直属黄州府,但仍辖有广济(今武穴市)、黄梅及以州代县的蕲春县境。故陈元之以荆王国,自明正统十年(年)五月由建昌府迁到属地蕲州上隶黄州府是都城在潢川隆古乡的故黄国地。
古黄国地处江淮间,早期称黄夷,公元前年由赢姓黄氏建立诸侯国,都城在今潢川县西北6公里潢河边上隆古乡。鲁僖公十二年(公元前年),古黄国为楚所灭。楚宣王时,楚灭邾(今山东邹县),俘其民,徙其君于黄国境立之,故曰邾,是黄冈名邾之由,地在今黄冈市治黄州之西60公里今武汉市新洲区治邾城镇)黄冈县(今名团风县)前身为邾县,年裂黄冈县成立新洲县,3年新洲县从黄冈地区(今黄冈市)划出改属武汉市管辖。邾国君本曹姓,其国灭,遗民去掉邾之旁耳改为朱姓,是为朱姓渊源之一。
公元前年,秦将故黄国地邾城改楚国西陵县置邾县,并以霍山(今属安徽)之别名衡山置衡山郡,郡治邾(今新洲区治),是当时鄂东地区最大城市。楚汉之际,项羽以秦衡山郡改置衡山王国,封反秦番(今江西鄱阳)君吴芮(项羽封九江王英布之岳父)为衡山王。
楚汉相争,刘邦胜利,汉朝刘邦以巴河(今团风县与浠水县界)之西为邾县境,巴河以东为蕲春县境。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年),三国吴分荆州江夏郡和扬州庐江郡设立蕲春郡,领居巢(今安徽巢湖市)、皖县(今安庆市)、寻阳(今黄梅县和武穴市大部)、蕲春(今蕲春、浠水、罗田、英山及武穴市小部)、邾县(今黄州区、团风、麻城、红安及武汉市新洲区)等地,属荆州,辖境相当于武汉以东,安徽巢湖以西大别山南麓长江以北地。
东晋建武元年(年),以西阳国为豫州西阳郡,国郡并存,治所均由故黄国治光山(地在今潢川)移驻今黄冈市治(黄州)上流五里禹王城。
东晋太元三年(年),晋孝武帝为避简文帝宣太后郑春讳,改蕲春县为蕲阳县。南齐建元二年(年),萧齐于蕲阳县置齐昌郡,析蕲阳县置齐昌县,郡县治所皆齐昌(今蕲春县城漕河古罗州城遗址)。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南梁太清三年(年),义州入东魏,仍立齐昌郡,领有齐昌县,属北江州。是年,梁北江州地入东魏,仍立齐昌郡,领有齐昌县等,属北江州。是年,梁北江州地入东魏,是时,梁北江州寄治新蔡(今黄梅县蔡山镇),地属齐昌郡。梁大宝元年(年),梁太宗子萧大钧封西阳王,西阳郡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候景之乱后,西阳郡治移驻江南大冶境(今黄石市黄石港区)。
北齐天保二年(年),东魏为北齐所代。天保三年,北齐改蕲阳县入齐昌县,于齐昌郡置罗州。
梁敬帝萧方智太平元年(年),梁分江州四郡置高州,治所今蕲春县城漕河,统巴山(今浠水、罗田、英山一带),临川(今江西修水以北至长江),高塘(今安徽宿松、太湖、望江一带),齐昌(今蕲春、武穴、黄梅一带)四郡,高州齐昌郡领有齐昌、阳唐等县。
西魏为北周所代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年),宇文颢封西阳公国,北周西阳郡治西阳县,属弋州,辖黄冈、蕲水(今浠水)、罗田、麻城境。
北齐高纬天统二年(年),北齐武成帝高湛第四子高廓封齐安王国,称齐安王兼定州…
湖北武穴市信访局退休干部胡雄杰
(未完,下接金陵板百回本《西游记》存疑问题考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