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
立煌(今安徽金寨县),作为抗战时期的安徽省会。成为桂系迅猛崛起的基地。但年的“立煌事变”,无疑是桂军抗战最大的耻辱之一,也是桂系消极避战的标志事件之一。本文将依据权威史料,谈谈年“立煌事变”和背后的桂军消极避战真相。
桂军头号主力第7军
一,桂系扎根安徽开始崛起
年初,由于日军逼近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故省会迁至六安。为躲避日本陆军继续进犯,同年6月又迁往更安全的大别山游击区深处,豫鄂皖三省三界的立煌县。而桂系首领李宗仁自年1月25日,即兼任安徽省主席起(后辞兼任改由廖磊接任)。至年,安徽省始终被桂系掌控。(1)
年徐州会战后,武汉会战进行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曾明确指示第5战区“在以现态势确保大别山之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外,“应指定8个师以上兵力在大别山设立游击根据地,向皖东,豫东方面挺进游击”。按这一指示,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趁机以桂系两大主力第7军(号称北伐钢军)张淦部和第48军张义纯部及第39军刘和鼎部,加上安徽等地一些地方民团,自卫队,游击队组建豫鄂皖大别山根据地和鄂豫皖边区游击部队(后改为鄂豫皖游击兵团),改以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为边区游击总司令,并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省党部主任委员。安徽也迅速成为抗战中期开始,桂系迅速崛起的核心基地。(2)
国民政府曾寄望豫鄂皖大别山根据地能成为“中原反攻”的基地。而廖磊则效仿在广西的做法,以广西调来的干部为骨干就地训练国民兵团组织(以下简称民团),由县长兼团长,副团长为军人。民团分常备兵与后备自卫队,凡18岁以上,45岁下以男子,皆纳入组织,接受军训,与各正规军配合作战。廖磊还在皖东津浦路东之五河,皖北之周口店,鄂东之麻城,分设基干游击根据地。桂系势力也以大别山为中心进行疯狂扩张。年10月,廖磊病逝于立煌,由李品仙接任。(3)
年底至年初,桂南会战期间。桂军消极避战,全线溃败,以至重镇南宁丢失。后在中央军,粤军的帮助下,才于年11月收复南宁。但广西“老巢”遭到重创,更促使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等,全力经营安徽,并持续向四周扩张。到了年抗战胜利,桂系扩充至正规军5个军(第7,第31,第46,第48,第84军),加个各类民团,抗日自卫军,游击队等部队,总兵力近百万。成为仅次于国民党,中共的第三大军事集团。(4)
而日军由于兵力不足,一时无法对立煌进行大规模“扫荡”。至年“立煌事变”时,立煌已有数十万人口,各类学校五十余所。
时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中将
二,“立煌事变”导火索:冢田攻毙命
直到年12月8日,日军新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中将由南京飞汉口途中,经大别山麓鄂东黄梅县张家榜上空,被第48军第师(莫德宏部)驻防部队击落,冢田攻当地毙命,同机还有高级参谋9人,并截获敌机密文件甚多。日军为报复寻找冢田攻尸骸,调集重兵围攻大别山游击区。(5)
另据事变后“豫鄂皖游击总司令政治部关于立煌冬日事变报告”中记载,“敌人此次进扰之直接原因,系为搜索12月28日在太湖县弥陀寺失事之敌机……机中有敌高级军官12人,均被焚烧,此12人中,有烟俊六或须尾寿造在内,但迄未能证实”。该报告为“立煌事变”第一手资料,表明“事变”后桂军仍不知道丧命的为冢田攻中将,且具体毙命日本官兵人数与坠机地点与《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有明显出入,但均承认“立煌事变”由冢田攻毙命而引发。特别注意的是用了“失事之敌机”,这说明当时桂军内部认为未击落冢田攻座机。最重要的是,该报告原为桂系洗白“立煌事变”所编,当时完全可以为转移“事变”后的各方攻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