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步入行政审批大厅,下午4点所有要件全部拿到,公司马上就能营业。谈到不久前在湖北省红安县登记注册企业的经历,在红安县经济开发区投资兴业的陈女士至今还有些兴奋。“红安变了!”她说。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近年来红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营商环境优化,以打造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和廉洁高效的交易平台为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制度、简化流程、加强学习、优化服务等举措,逐渐破除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软梗阻”,再度赢得资本青睐。
落实政策减收费
率先在湖北省取消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自年3月18日起,对进入中心交易的项目免收信息服务费。年红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收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为.万元,结合近三年收费情况,年取消公共资源交易费后,预计可为各方交易主体减轻负担约万元。积极推广应用以电子保函、保单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截至目前共35家投标企业用6家金融机构以保函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52万元;三是根据往年交易项目情况测算,取消“两金”举措,每年可使投标单位免缴资金约1.9亿元。此举将大大减轻投标企业的负担,有效降低政府采购工程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流程提效能。
一是按照项目运行流程,中心制定了窗口办事指南,详细的介绍了电子招投标操作指南、保证金退还流程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使各市场主体更加的明白进场交易相关事项。二是开辟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对政府“十大工程”项目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市场主体减少时间成本。截止到目前,红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为老旧小区改造、省级红苕检验检测中心、祠堂口小学等16项民生工程通过“容缺受理、后置补齐”举措实现了落地开工。
科技赋能降成本。
依托湖北省电子交易平台,实行招投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一网通办”,24小时线上受理,实现了减材料,减时间和减跑动。极大程度地减少招标投标和评标专家各方当事人多次往返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交易中心的次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交易行为,交易信息更加安全保密,有力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速高效。
远程异地评标进入常态化。
红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心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机制,将线上开标与远程异地评标完美结合,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湖北省评标专家资源共享,节约交通成本,规避评标专家的廉政风险,进一步实现评标环节的公平和公正。今年以来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70个(其中主场34个,客场36个)中标金额约18亿元。同时已与黄冈市、黄州区、武穴市、蕲春县、英山县、团风县、浠水县、罗田县、麻城市、广水市等地建立了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合作关系。
压缩投诉处理办理时限。
针对“十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发生的争议优先办理,压缩投诉处理工作时间。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疫后重振“十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措施的通知》要求决定是否受理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处理完毕不超过20个工作日。红安县在此基础上将决定是否受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处理时间压缩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据悉,下一步,红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牢记职责使命,牢记“阳光交易”使命。
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工作。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全覆盖工作,大力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和探索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工作,不断探索搞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水平。
持续打造依法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聚焦法治化建设,坚守底线,以高标准、严尺度强化作风建设,立足服务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转变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始终坚持推进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的交易服务平台,全力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等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加大交易全过程监管。一是强化合同备案,督促中标企业与招标人及时签订合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二是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制作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题片,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市民普及招投标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三是利用红安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会商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进行问题交流和违法违规线索信息共享。
红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龚光芬说“‘刀刃向内’逼出红安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今年6月份以来,由此引来了海通、金牌厨柜制造基地、智能水处理装备制造研发、食品加工与冷链物流、植物环保阻燃剂新材料、乡村振兴及红色文旅、钓鱼台红色文旅康养小镇等30个项目。(廖亮毛红平王文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