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馒头,对于今天生活富足的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老兵陈俊贵来说,当年正是因为这一个馒头,他才活了下来。
陈俊贵
年的4月日,一场大雪把修筑独库公路的基建工程部队第2支队2团二营的战士们困在了天山深处,电缆线被大雪压断,外界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
为了保证山上战士们的粮食供给,班长郑林书决定去山下送信儿,副班长罗强、战士陈卫星、陈俊贵被选中一起执行任务。
他们带了20个馒头上了路,那时他们以为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这20个馒头肯定足够4个人吃了。
他们出发之后,风越刮越大,又下起了漫天大雪。原本几个小时就能到的路程,他们走了三天还没到。
当他们离目的地还有8公里时,所有人都精疲力尽,瘫倒在了雪地上。这时,班长看了看口袋,只剩下最后一个馒头了。
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
最终,这救命的最后一个馒头被陈俊贵一个人吃掉了。
班长郑林书因体力不支牺牲,他在最后一刻对陈俊贵说:“小陈,如果你能走出去,替我看看我的父母……”
明明可以四个人分着吃的馒头,为何会被陈俊贵一人吃掉?活下来的陈俊贵为何会心存愧疚,带着妻儿为班长郑林书守墓24年?
“我建议,最后一个馒头让陈俊贵吃”
年,陈俊贵跟随部队来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与独库公路的修建工程。
年3月日,陈俊贵从一班调到了四班。
四班班长叫郑林书,陈俊贵起初对他印象特别不好,因为他说话总爱带把儿。陈俊贵觉得这有损战士形象,不大喜欢他。
郑林书
4月份,天山下起了大雪,道路全被大雪覆盖,车辆无法通行。正在天山深处修筑公路的第2支队2团二营,被暴风雪困住了。
由于通讯电缆也被大雪压断,用电话也没法与他们取得联系。
为了保证山上战士的粮食供给,上级命令用推土机将堵住路的积雪推开,可如今无法用电话与外界联系,无奈之下,只能派战士亲自下山寻求部队支援。
接到命令后,班长郑林书让副班长罗强、战士陈卫星和陈俊贵与自己一起,去40公里外的施工部队传达命令。
因为大雪封山,徒步前往,路肯定不好走。考虑到这个问题,郑林书他们4个人只带了一支54式的手枪、38发子弹,除此之外,还有炊事班刚做的20多个馒头上路了。
陈俊贵没想到,正是这次执行任务,让他对班长郑林书的印象彻底改变。
40公里的路程,如果在平时,可能只需要徒步4到5个小时就到了。
然而,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刚出发没多久,原本预报不再下雪的天空,却又开始刮起了狂风,雪随着怒吼的风也越下越大,他们四人艰难地往前走着。
陈俊贵只觉越来越冷,他不知道此时气温已由原先的零下几度,下降到了零下三十几度。
爬雪山
原本只有半尺深的积雪,随着暴风雪的来临,即将淹没四人的大腿根儿,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陈俊贵他们4人进入雪山后,根本无法辨别方向。
这时,郑林书果断决定,让大家沿着电线杆行走,这样就不会迷失方向。
就这样,他们在厚厚的积雪里,一会儿走,一会儿爬,20多公里的路他们走了一天一夜。
天快亮的时候,他们来到一个陡峭的山坡面前,郑林书查看地形后,认为可以爬上去。在他的命令下,陈俊贵三人将电线杆上的电线截断,作为牵引线,一个拉着一个往上爬。
只有米的山坡,他们却整整爬了7个小时才爬上去。
爬上山坡的四个人,个个早已精疲力尽,身上穿的棉袄里都是汗,下身穿的棉裤里都是被体温暖化的雪水,衣服外面却都是雪结成的冰,就像是一个透明的盔甲一样,覆盖着每个人的全身。
冻僵的战士们
郑林书爬起来,用枪托将身上的冰砸掉,然后又帮其他三人砸,以便减轻一些重量。
一场艰难的跋涉后,四人的体力和精力几乎被消耗殆尽。
最先倒下的是陈俊贵,瑟瑟发抖的他,加上饥饿难耐,一头栽倒在了雪地里。
班长郑林书慌忙将他扶起来,他摸了摸口袋,出发时带的20多个馒头,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了。
郑林书先是看了看大家,然后严肃地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馒头了,我是这样考虑的,我和罗强同志前不久刚被批准为预备党员,陈卫星是老兵,我建议这个馒头让新兵陈俊贵吃,大家有意见吗?”
罗强第一个表示:“没意见。”
陈卫星想了一下说:“我服从班长命令。”
陈俊贵听到班长的安排,却不同意,他说:“我不能一个人吃,咱们把馒头分了,一个人吃一块吧!”
郑林书态度异常坚决地说:“不行!每人分一点儿,很可能谁都坚持不到最后,到时候怎么完成任务?”
在所有人的坚持下,陈俊贵一边流泪,一边吃完了最后一个馒头。
最后一个馒头也被消灭了,而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8公里的路程。体力不支的他们,又能走多远呢?
没了吃的,他们只能时不时挖一把路边的雪塞进嘴里,冰凉的雪吃进肚里,加重了身体的寒冷。
没办法,几个战士只能互相搀扶着往前走,明明只有几百米的路,他们愣是走了5个多小时。
此时,大雪还在下着,狂风也没有停下的意思。走着走着,郑林书一头栽倒在了雪地里。
副班长罗强说:“陈俊贵,你看着班长,陈卫星你跟我一起,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柴火,拿来给班长取暖!”
陈俊贵把自己的大衣解开,用自己身体的温度给班长取暖。
四人照片
过了一会儿,班长醒了,他有气无力地对陈俊贵说:“你们要继续往前,一定要完成任务!”
陈俊贵满含热泪,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说:“班长,你放心,你走不动了,我们会背你出去!”
郑林书露出一丝微笑,缓缓说道:“如果你能活着走出去,回我的老家湖北,帮我看看我的父母……”说完,郑林书就闭上了眼睛,任凭陈俊贵怎么摇晃,再也没有醒来。
罗茜和陈卫星回来后,看到已经牺牲的班长,他们含着眼泪为班长鸣枪送行。没过多久,罗强也倒下了,随之,陈卫星也昏倒在地。
只有吃了最后一个馒头的陈俊贵,他用残存的最后一丝力气,拖着陈卫星继续往前。
一个馒头能支撑多久呢?走着走着,陈俊贵两眼一黑,也昏了过去。
恰巧,这时候一位哈萨克的牧民从这里经过,看到昏倒在雪地里的陈俊贵和陈卫星,将他们带回了自己家。在他的帮助下,陈俊贵和陈卫星成功完成了这次任务。
“要不我们再守一年”
陈俊贵和陈卫星虽然活了下来,但陈俊贵却成了乙级二等残废,他的右腿肌肉被冻死。陈卫星也因左脚的趾头被冻坏,被医生评定为甲级残废。
陈俊贵
年,陈俊贵复员,回了辽宁老家。
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陈俊贵成了一位电影放映员。后来,在友人的介绍下,他又与县公路稽核收费处一名叫孙丽琴的姑娘结了婚。
婚后,政府给他们分了一套小小的住房。没过多久,孙丽琴就怀孕了,一家三口幸福美满的生活即将拉开序幕。
然而,在陈俊贵的心里,却一直记挂着郑林书临终前的遗言。他一直想去看望郑林书的父母。
但是,班长牺牲时,他们仅仅才相处了38天的时间。自己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具体是哪个地方的他却不知道,这让他去哪儿找班长的父母呢?
为了找到郑林书的老家地址,他还专门回过一趟天山,只不过部队已经搬走了,具体搬去了哪儿,他也打听不到。
这件事成了陈俊贵心里的一根刺,他只要一想起来,就觉得对不起班长,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自己,自己却连他的临终遗言都没有做到。
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
陈俊贵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孙丽琴,直到有一天,作为电影放映员的陈俊贵放了一部叫《天山行》的电影,他看着影片中的情节,觉得十分眼熟,这讲的不正是他们部队的故事吗?
他激动地在电影院大喊:“电影里演的就是我们部队,那些人就是我的老战友们啊!”说完,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那天晚上,妻子看着闷闷不乐的陈俊贵,问他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此时,陈俊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将当年的事情对妻子缓缓道来。
他说:“当年要不是班长让我把那个救命馒头吃掉,我早就躺在天山脚下的墓地里了。可是,班长让我去看他父母的事,我却一直没做到,我心里有愧啊!”
没过多久,孙丽琴生下了儿子,陈俊贵为儿子起名陈晓宏。
儿子出生后,陈俊贵就对妻子说,想去天山为班长郑林书守墓3年,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善良的孙丽琴知道后,叹了口气说:“如果不让你去,你这辈子都过不好,去就去吧!我陪你去!”
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
于是,年的2月,陈俊贵辞了工作,带着变卖家产的几百块钱,拖着妻儿去了天山。
他们刚来到天山的时候,烈士墓园还是一片荒凉。陈俊贵就在离班长墓碑米的一块平地上,打了个土炕,一家三口就这样落脚了。
刚开始住下,一家人连吃的都没有,只能在山上挖点儿野菜,打点儿猎物,勉强充饥。
他们的家也很简陋,不下雨的时候还能凑合。一下雨,满屋子都是水。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下,陈俊贵的腿伤又复发了,每天都疼得睡不着觉,家里的重活自然是没法干了。
无奈之下,妻子孙丽琴只得包揽了所有事情。常年的辛苦和劳累,让刚过30岁的妻子头发都白了,看起来也比同龄人老得多。
陈俊贵每天去郑林书墓地
每天只要一得空,陈俊贵就会看望班长,他坐在班长的墓碑前,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唠唠嗑。每年的春节、清明节,陈俊贵还会拿着铺盖去坟前守墓,和班长一起过团圆节。
终于,到了年,陈俊贵当初说的守墓三年的期限已经到了。
孙丽琴忙着收拾行李,她将破旧的棉被和满是补丁的衣服打包好,坐在一边等着陈俊贵。
3岁的儿子也奶声奶气地问他:“爸爸,我们可以回家了吗?”
陈俊贵点了点头,抱起儿子开始往前走。结果没走几步,他就将儿子放下,跑到班长的墓前痛哭起来。
孙丽琴带着儿子也回来了,看着痛哭流涕的陈俊贵,孙丽琴心里也不好受。
她对陈俊贵说:“要不我们先不走,再守一年吧!”
陈俊贵一脸不相信地看着妻子,随即他又对妻子多了几分感激和敬佩。
就这样,他们留了下来。
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
对于丈夫陈俊贵守墓这件事,孙丽琴刚开始也是不能理解的,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女人,别人结婚过得啥日子,我过得啥日子?他战友又不是我战友。”
“后来,我看他那个难受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就跟着他来到了天山,为班长守墓三年。结果,我白天盼天黑,天黑盼天明,终于等到第三年了,他却没有一点儿要走的意思。想想真是太气人了……”
“再到后来,我又想,既然嫁给他了,当初班长救了他,不也相当于救了我嘛!”
孙丽琴的善解人意,让陈俊贵如愿以偿。
结果,他们一家在天山脚下——班长的墓碑旁,住了一年,又一年。
那几年的日子,过得是真的苦。当时他们住的地方还没有通电,也没有邻居。偶尔有一两个开着车的司机经过,看他们可怜,会给他们一些土豆或面粉之类的食物。
一年四季,冬天是最难过的。大雪封山,除了陈俊贵一家,一片荒无人烟。这时候,山上还会有野兽出没,什么狼、豹子和熊,陈俊贵一家都见过。
被岁月风霜蹉跎的两个人
为了不让野兽发现他们,冬天天一擦黑,陈俊贵一家就早早关上门。
陈俊贵知道这里的日子苦,看着妻子一脸沧桑、满头白发的样子,他也想狠狠心走了算了,但他看到班长的墓时,他的心就又软了下来。
就这样,陈俊贵为班长守墓守了24年。在这20多年里,孙丽琴又为丈夫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陈俊贵为班长守墓的事情也被当地政府知道了,他们大为感动,不仅给陈俊贵一家落了户口,在那拉提镇为他们分了一处房子,还给他们分了田地,为他们解决了吃住问题。
那拉提镇离墓地不远,陈俊贵还是可以常常去班长的墓地扫墓。
“今生今世,守护天山,守护战友”
年,武警交通部队在新疆征兵,陈俊贵给儿子报了名。陈晓宏离家之前,陈俊贵嘱托他:“儿子,爸老了,你去了之后一定要打听打听爸当年部队的下落。这辈子,爸兑现不了承诺,死了也不安心啊!”
陈俊贵
终于,在儿子陈晓宏的一番打听下,陈俊贵得知了班长郑林书老家的地址——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
得知地址后,陈俊贵跪倒在班长的墓前嚎啕大哭:“班长啊!我终于找到你家的地址了,我这就回去看望你的父母……”
5年0月,陈俊贵去了郑林书的老家。得知郑林书的父母都已经去世后,陈俊贵跪在二老的坟前,再次许下诺言:“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二老不要牵挂,我今生今世都会守在班长的坟前,不会让他一个人!”
从班长家回到天山后,陈俊贵还是开心不起来,他因为没替班长尽孝,依然心存愧疚。
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
后来,他又了解到,当年的工程兵部队中,为了修筑独库公路,有68名战士的生命都永远留在了这里,其中年纪最大的3岁,最小的只有6岁。
6年2月,陈俊贵征得妻子同意后,将家里的家产全部变卖,加上大儿子攒的0元钱,总共元钱交给了地方政府。他请求为这些沉睡在荒野的烈士修复烈士陵园,他说:“如果政府支持,我愿一辈子留在这些烈士身边。”
陈俊贵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当地政府和人民,随后,在政府的筹集下,他们投资了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修复。
这项举措传遍了大江南北,没过多久,副班长罗强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80岁高龄的他,从广州千里迢迢来到了天山脚下。在陈俊贵的带领下,他来到了自己儿子的墓碑前,这位老父亲哭得泣不成声,他握着陈俊贵的手,不停地对他说着感谢……
8年2月,尼勒克县政府政府再次投资50万元,将烈士陵园改成了烈士纪念馆,从这时开始,陈俊贵还有了编制,每个月可以拿元的工资。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他一直都是自愿守墓,整整义务守了24年。
陈俊贵被选为“最美退役军人”
年,陈俊贵的事迹被人反掘,他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关于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
你守住了誓言,为我们守住了心灵的最后阵地。
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
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谊。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
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俊贵无比感动地说:“感谢班长,让给我最后一个馒头,救了我的命;感谢我老婆,让我有了今天。”
天山独库公路
如今,独库公路已经成了一些自驾游爱好者的必打卡景点。
这条公路全长.5公里,从年开始修建,正是因为修筑战士们的无私付出,这条公路只用了9年时间就修建成功。
这不仅是一条贯通南北疆路程的丰碑之路,更是一条英雄之路。
这座乔尔玛烈士陵园,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做义务讲解的陈俊贵
如果你要去新疆游玩,路经乔尔玛烈士陵园时,依然能看到陈俊贵的身影,他常年穿着一身军装,在烈士陵园为游客做义务讲解。他说,他有两个孩子如今都在独库公路段工作,一个负责修路,一个负责养路。
如果你要去新疆旅游,一定不要错过独库公路,因为它真的很美。
如果你准备自驾去独库公路,一定要读一读这个故事,因为它会让你更加了解独库的“美”。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